教育部規範校園使用手機,因手機有電磁波危害疑慮,及恐影響學習效果,多數學者專家及家長贊成,但有家長基於方便聯絡,及校園霸凌頻仍,為孩子安全而有意見。
我舉個例子,小雨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因作業常要查資料,為了快速完成,她請媽媽買新上市的iPad 2,當她的生日禮物;小雨有了iPad後,不只可即時上網查資料寫作業、收發e-mail,還可網拍、用Skype聊天、看新聞、聽音樂或看球賽轉播,而且無論在學校還是補習班,都可從噗浪看到朋友動態、隨時拍下有趣景物在Facebook討論。
然而不到一學期,小雨到教室就昏昏欲睡,導師打電話告訴媽媽,小雨因好幾科不及格,至少有五科要暑修,媽媽也注意到小雨和iPad幾乎形影不離。
過分使用科技產品對身心的危害有多大?陽明大學研究團隊針對三萬一千多名學生的研究,證實「久坐看電視、上網」和「睡眠太少」,是台灣青少年的肥胖成因;一份各種電子產品對睡眠影響的文獻也指出,美國國高中生平均使用兩種以上電子媒體(電視、電腦或手機),對睡眠與精神狀態造成很大影響,睡眠超過八小時的孩子,則鮮少有在晚上九點後使用。
調查顯示,百分之七十六點五的兒童有睡前看電視習慣,延後了上床時間,造成更多睡前焦慮,影響睡眠品質,即使是爸媽在看電視,孩子經過時瞄一下,即使是「被動」也顯著影響睡眠。
據澳洲的一項調查,傳統的任天堂、單純破關的電腦遊戲,已無法滿足青少年,線上遊戲與角色扮演(RPG),需要花更多時間完成任務、構思策略與團隊合作,而影響睡眠,特別是暴力性質的遊戲,使睡眠品質更差。
據調查,每三名美國青少年中,有一名每月至少有一次被簡訊吵醒;研究也指出,在半夜到凌晨三點間還使用手機者,日間的疲勞指數是一般人的三點九倍。世界衛生組織上月發布報告,手機可能會提高某些癌症的發病機率,建議生長發育中的孩子,更應減少使用手機。
百分之四十二的美國青少年在晚上九點後有聽音樂習慣,研究發現這些孩子睡眠時間較短、較晚入眠,且隔天更容易疲勞。
科技日新月異,電視、電腦、網路、手機、MP3的功能,全部整合在小的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裡,但對孩子身心造成的危害,會不會也「集萬『害』於一身」?在追求時代潮流的同時,不可不慎。
林煜軒(台北市/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