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日前塑化劑風暴引發全台恐慌,讓政府、民眾重新省思日常飲食中所曝露的危機。公視今晚十時將播出探討美國食品工業的紀錄片《美味代價》,導演勞勃肯納在九十四分鐘裡,帶領觀眾揭開美國速食業的黑暗面,盼民眾在了解內幕後,應該擅用手中的鈔票,迫使企業重視消費權益。
勞勃肯納表示,早在拍攝《美味代價》紀錄片之前,他看到美國一本暢銷書—《速食共和國》,及探討吃速食變胖子的《麥胖報告》影片,而引起他對速食業的興趣,於是他與美國名作家麥可波倫、艾瑞克西洛瑟合作,打算也拍一部影片探討速食問題,可是當他們打算拍攝時,卻發現很多雞農、肉商都拒絕他們的訪問,讓他們感覺「其中必有問題」,於是決定改變拍攝的主題,進而揭發食物生產體系的黑暗面。
《美味代價》記述美國食品工業為降低成本,不但用基因改造的農產品飼養雞隻,企業更進一步控制雞農,使雞農淪為企業的奴隸,企業對待當地工人的方式也很糟糕。
《美味代價》曾獲得二○○九美國獨立精神獎最佳紀錄片,並在綠色影展中引發廣大回響,紀錄片播出後,勞勃肯納將影片內容出版成《美食有限公司:美國食物及美味食物的真相》,此外,出版界也接連出版包括《速食共和國—速食的黑暗面》、《速食的恐怖真相》、《食物無罪》等相關的書籍,反應出社會大眾對飲食的重視。
公視表示,《美味代價》談的其實不只是食物,而是以食物的生產體系反映出整個美國社會,甚至政府也有可能會拉攏大企業而罔顧民眾的生命利益,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生產者或消費者,都已成為整個生產鏈的一顆小螺絲,「對於都市人來說,它更像一部警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