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創意遇上科學 >發明vs.設計vs.工藝

文/徐義權(國立聯合大學工業設計學系專任副教授) |2011.07.22
987觀看次
字級

上期介紹了畢業於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工業設計所的詹姆士戴森(James Dyson),他既是工業設計師,也是國際知名的發明家,學生時期的海上貨船發明被軍方看上,讓他賺進了人生第一桶金。此外,他還有許多用於園藝領域的實用創作,例如傳統的獨輪推車,輪子幾乎都是類似機車輪胎的形狀,很不方便在下過雨後又濕又軟的花園或草皮推行,就算勉強推得動,也會在草皮上留下一道一道難看的壓痕,聰明的戴森先生善用物理原理,認為只要改變輪子的形狀以加大輪底的觸地面積,問題即可迎刃而解,於是他將推車的輪子改成圓球形狀,效果非常好,雖然價格貴了三倍,還是有很多家庭購買。戴森在接受Discovery頻道「Invention」節目專訪時表示,他的很多發明創作,其實算是一種再設計(Redesign)。

戴森這幾年最夯的創作是Dyson Cyclone旋風吸塵器,市面上一般的吸塵器只要幾千元,Dyson吸塵器雖然要價多了好幾倍,在世界各國還是廣受喜愛,這種強調吸力永不減弱的吸塵器不僅具備造型美感,更有許多項發明等級的專利保護,而這樣的一種產品設計模式,正是值得台灣設計系學生們學習的典範。筆者看了台灣的新一代設計展很多年,發現以往台灣的設計教育過度的關注於外觀設計(例如造型),對於專利或產品內部結構不甚關心,或者根本沒有這方面的足夠訓練,有識之士很擔心那是一種設計偏食現象,展場常有很多學生的設計創作被歸類為「阿拉丁式設計」,徒有外觀之表現卻缺乏紮實之內在,展出的只是一種做不出來、沒有實用功能的作業而已。

筆者是HTC智慧手機的使用者,很遺憾,最近美國ITC(國際貿易委員會)初判裁定台灣股王宏達電侵犯了蘋果兩項專利,而認定侵權的技術已被廣泛運用在所有Android行動裝置上,導致了台灣的股市受到不小衝擊,專利與發明的重要性由此可見,須知,按照以往的經驗,除非有重大理由足以推翻,否則維持初判結果的可能性極大,若真如此,宏達電的產品很可能會因ITC發出「排除命令」與「停止銷售命令」,其智慧手機產品恐無法在美國進口及販賣。相對來看戴森的工業設計創作模式,投入任何一項創作領域前,會先弄清楚有無侵犯他人專利之虞?有無可能藉由取得專利保護自己的設計或發明?

(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