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特殊教育 必須再加油

劉瑞玲(南投市/教師) |2006.08.16
927觀看次
字級

台中縣大雅鄉四歲楊姓女童罹患膽道閉鎖,到鄉立托兒所辦理入學時,遭所方以「家長意見調查結果九成反對」為由,拒絕她入學,引起家長不滿,控訴托兒所欺凌弱勢。

托兒所拒收的理由是不想讓「玻璃娃娃」事件重演,且有超過九成的學童家長背書。此外,所方自認只是一般托育場所,沒有特殊教育編制,為避免意外發生,建議轉到有特殊師資的園所。

雙方所持立場似乎都有理。每一個孩子都有受教權,罹病的孩子更應受到保護,楊姓女童被拒,其父母的無奈與氣憤可以理解;可是,對身心障礙或特殊疾病者,已有「玻璃娃娃」前車之鑑,的確讓所方和一般家長學生產生壓力而排拒,但托兒所搬出「家長意見調查結果九成反對」的數據,就太傷人、欺人了,這種調查是對生命教育極大的反諷,所方不願添麻煩,也缺乏特殊專業師資,大可委婉溝通,何必用粗糙手法針對個案作調查,傷害女童與家長?

身心障礙或特殊疾病者就學,不只需要特殊專業師資,更需要教育從業人員滿心的教育愛。

像花蓮縣明恥國小推行特殊教育,負責特教班的洪素玲老師,積極推動普通班與特教班的協同教學、班際交流,與安置特殊學生在普通班上課等活動,藉此增加孩子們互動的機會,普通的孩子學會接納和自己不一樣的人,學到好好珍惜生命,和感到自己的幸福,特殊的孩子也慢慢走入常人生活,學習適應社會;又如陳總統金孫上的幼稚園,每年都收障礙幼童,園裏的教育極重視接納與融合,這是生命教育也是人格教育。

楊姓女童事件告訴國人,台灣特殊教育還需要再加油。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