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雯報導】網路逐漸成為一種主流文化,尤其對於年輕人來說,網路上什麼點閱率最高?流行用語是什麼?每天「更新」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耕莘醫院精神科暨心理衛生中心主任楊聰財形容,網路對許多人來說,如同水一般不可或缺。
然而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楊聰財主任表示,網路上形塑的文化不全然都是不好的,尤其對新世代來說,這就是他們共通的語言,不必要、也很難加以禁止,但是若依賴網路的程度影響到日常生活功能,尤其花費太多時間在網路上,勢必犧牲掉正常睡眠、面對面互動的時間。
曾有父母拉著家中的宅男兒子來就醫,由於沉迷打線上遊戲,可以連續兩天不出房門,楊聰財說,父母發現孩子打線上遊戲時,還能開啟話框呼朋引伴、指揮若定,猶如一條活龍,但日常生活的人際互動卻是一條蟲,連話都說不清楚;加上長期睡眠不足,精神差、無法專注,學業表現自然不理想。
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潘建志指出,太過誇張使用網路導致生活功能受到影響,一般稱為「網路成癮症」,但目前還沒有被列入正式的診斷,臨床上多半見於沉迷線上遊戲者,由於要在虛擬世界達成任務,這類遊戲的設計往往是付出夠久的時間就能破關,比起瀏覽網頁等使用習慣,更容易讓人上癮。
潘建志醫師本身也是網路的重度使用者,對於網路上的無厘頭用語,他肯定這是文化的一部分,如同以前大家會流傳知名作家或媒體的文句,只是現在改為一個更方便的平台轉載、模仿,加上每天有這麼多部落客生產各式文、圖,總有千奇百怪的理由,讓某一個東西突然有收視率而爆紅,成為網路上的流行語。
潘醫師認為趕流行不是壞事,但他提醒網路匿名的特質,會讓很多人做出平時不敢做的事,比如在所謂的「黑特版」發文,不先操個髒話,似乎就沒有發文的必要性;這種從眾的特性,也讓人忽略群眾是盲目的,人云亦云以為在執行正義,表達出的言論卻可能是非理性。
楊主任就遇過被網路霸凌的高職女生,自信心原本就低的她,被班上女同學聯合起來欺負,除了傳簡訊說她是花癡、告密者,還在臉書上發表不利女生的文章,不知是好玩還是故意,竟然有許多網友按了讚來附和,楊主任表示這種文字上的精神壓力,其實不亞於暴力式的霸凌。
「適度分配時間是重點!」楊主任強調,網路固然方便、快速,但是不能取代真實世界的互動,善用網路的好處、但不要過度依賴,才是健康的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