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海一葉舟】在繆爾冰河緬懷繆爾

文與圖/林心雅‧李文堯 時報文化出版公司提供 |2011.07.15
791觀看次
字級

東臂灣主體是繆爾灣口,上游有一繆爾冰河(Muir Glacier)。所以取名繆爾,因自冰河退卻,約翰.繆爾是第一位划舟進入這條冰河的白人。

繆爾畢生致力於自然荒野保護,被世人譽為「美國國家公園之父」,是讓人非常敬仰的環保先賢。他在《阿拉斯加之旅》書中,對冰河灣地區有翔實生動的描述。

最記得繆爾在1879年首度探訪冰河灣,回程途中所經歷的「狂野暴風雨之夜」。那晚,同行的楊牧師和繆爾睡一頂帳篷。風雨實在太大,帳篷嚴重漏水。平躺的楊牧師拿起繆爾的手,放到自己身子底下七、八公分積水中說:「感覺一下這個。」繆爾寬言安慰說:「別在意,那只是水。現在每樣東西都濕了。還好很快就天亮,就能升火把衣服烘乾了。」同行的四位印地安原住民就睡在隔壁帳裡,境遇更濕、更慘。他們的帳篷不僅連夜漏水,還被吹垮了好幾次。

而當周圍樹木被狂風暴雨吹得東倒西歪,繆爾竟仍如此讚嘆:「樹是怎樣熱情歡迎那賜予生命的雨水啊!」 不論處境多麼艱難困厄,繆爾總抱持正面樂觀的態度詠頌大自然,從不怨天尤人,這是一般人很難做到的。

「陽光照在我們心上,而非身上。河水穿流我們軀體,而非從旁流過。」這大概是繆爾最有名的一段話了。能有這番通徹體悟,真是臻於天人合一的境界了。

《阿拉斯加之旅》是繆爾生前最後一本著作,書中對冰河灣深刻動人的描述,還有對冰河與植被生態的觀察記錄,逐漸引起社會大眾的注意與重視,並起了推波助瀾之效,在科學家和保育學者間蔚為一股風潮,主張將冰河灣畫為國家保護區。

1923年,美國生態學會是第一個採取行動保護冰河灣的保育組織,在明尼蘇達大學威廉‧庫裴教授領導下做了一連串相關生態研究,將研究報告直接送到華盛頓特區,並建議由總統直接宣告冰河灣成為「國家紀念地」(國家紀念地可由總統宣告成立,國家公園則須經國會通過)。該學會並動員向社會其他組織尋求協助,結果有超過八十個組織予以支持。

在內政部建言下,庫立齊總統在1924年宣告暫將冰河灣畫入聯邦管轄區。當時美國環保意識仍處萌芽階段,此舉引起保育與開發爭議軒然大波,遭受當地居民強烈反彈。《朱諾日報》(Juneau Daily Empire)甚至火上加油,用煽動字眼抨擊總統這項行動是「畸形荒謬的提案」,宣稱將有數千畝肥沃農地被禁止開發,此外如採礦、水力發電、伐木業也會被凍結。「此提案讓人懷疑聯邦是否為了迎合那些追求環保時尚的人,以致發了瘋。」該報編輯並下了這般激進結論。

現下看來,該報「開發派評論」不但誇張,更缺乏遠見。雖面對反對聲浪,庫立齊總統仍於1925年宣告成立「冰河灣國家紀念地」(Glacier Bay National Monument),這就是為何冰河灣迄今仍未被開挖破壞,依然保有原始自然風貌。

保護區成立時,面積不到今日一半,小羅斯福總統(Franklin Roosevelt)在1939年將面積加倍。1980年國會通過「阿拉斯加國家土地保育法案」,將冰河灣地區晉級為國家公園,總面積增至將近330萬英畝,其中85%畫為荒野區受到高規格保護。1986年冰河灣被列為「聯合國生物保育區」 ,並在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自然遺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