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學佛後改變孤僻的個性,努力與人為善,經常布施、放生、印經,但心仍不能平靜,尤其想安靜的打坐時,「附體」卻吵得厲害,是不是一直堅持做些善事,我的心就會平靜,快樂起來呢?
福報禪師答:做善事與心的平靜是兩回事,幫助別人間接是一種結緣,而心性的智慧必須靠深入經藏,進而理解法義,漸次除去累世的蒙蔽。
福德是依世間標準而定,像布施可以得富貴,但擁有富貴可能反而會被欲望迷失了,再者,究竟多少財富才能滿足一個人的「福德觀」呢?很難有定論。
做善事應會感到快樂,這種行善的快樂,雖能漸次柔軟我們的心,但並不能同時改掉我們的習氣,因此痛苦來時還是煩惱。善事是修行的前行方便,讓我們先從簡易的開始,把財物、時間、智慧等無條件的付出,培養喜捨的習慣,但如何面對煩惱,則要靠自己用功。
你所謂的「附體」,有時是太在意「感應」所致,暫時放下看看,如果你認為真有其事,則應好好與之商量,藉你的身心修習佛法,兩者得利,或許有共成佛道的一天,反之,則可能共入輪迴,得不償失。189
《人生問卷》專欄是交流的天地,舉凡人生、生活、佛學的問題,歡迎讀者e-mail至mtn11@fgs.org.tw,或傳真(02)87871190詢問,福報禪師將和大家一同探訪人生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