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學生妙仁寄來東京的幾種「和紙」,都非常漂亮,其中有兩款,是夾了葉子的。
這樣的紙張太特殊,它是由上下兩層紙槳,趁濕的時候,夾住中間的葉子,烘乾後變成一張紙。這種紙不容易寫,而且寫一般的題材也沒什麼特別的意思,就只是寫了一張特別的紙,如此而已。
所以就一直放著。
那天,讀唐宋絕句,忽然想起,以前讀過古代宮女在紅葉上寫詩,放在宮裡的小溪,讓它流出宮外,看著葉子流出去,似乎,也有一種解脫的想像。
後來,宮女寫詩的葉子被人撿到,演繹成一則浪漫的愛情故事。這種故事很浪漫,但其實古時宮女的處境很苦悶無奈,所以樹葉題詩的愛情故事顯得更加浪漫。
總之,詩意就這樣來了,所以,就在十五年的舊雁皮上寫起詩稿,改來改去的。
改了幾次,終於定稿。
下午,精神不錯,把日本紙裁了。寫這種詩,紙張宜小不宜大。但因為紙張表面不是很細緻,小字無法適當表現,所以也不能太小,估計大約是五公分左右的字最適合。
剛好這張日本紙原來有點折痕,沿折線裁了一截下來。再把自己的詩念一遍,確定記住了,沾墨寫字。
墨韻比想像中的難控制,也不容易寫均一,所以沾墨要特別講究。
落款換了枝小筆,略為思考,也是直接就寫。
寫起來放到牆上,覺得還滿有意思的,從一張紙的觸發開始,因而有了一首詩,再把它寫成書法,這樣的創作過程,充滿了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