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台灣地區尿路結石盛行率約百分之十,結石患者復發率每年高達百分之十五以上,五年內至少有五成的復發率,以往的體外振波碎石技術疼痛感重,麻醉需求量大,使病患害怕治療,醫師指出,目前國內已有新型體外振波碎石機,藉由電磁變化產生電波,以X光定位,準確度高,且入口加大,疼痛感大減,耐受性高的患者,甚至不須麻醉。
耕莘醫院泌尿科主任蕭博仁表示,目前國內已陸續有醫療院所引進新型的體外振波碎石機,其主要構造有振波產生器及橢圓形反射器,藉由電磁變化產生震波,震波在水中經由反射器而將四面八方的震波聚集於遠處的一焦點,然後將人體的結石以X光定位在此一焦點,即可將結石震碎,準確度相當高。
他說,新型體外震波碎石機的能量進入體內的面積加大、焦聚縮小,故疼痛感已減小。
以前進行這類手術可能要全身麻醉,加上靜脈注射,現在只須半身麻醉,若耐受力高者,甚至不用麻醉,手術時間只需半小時左右。
另外,懷孕婦女胎兒變大,輸尿管變狹窄,易出現腎臟積水,懷孕婦女若出現結石,不能以X光定位,因此無法使用體外碎石技術。
醫師建議,內視鏡搭配鈥雷射,可將結石定位、擊碎,完全不會損傷胎兒。
醫師指出,鈥雷射應用在泌尿系統的微創手術,在國外已行之有年,先以內視鏡進入體內,定位結石,再以直徑僅零點二的鈥雷射光纖,將雷射能量傳送至結石表面,產生熱能使之汽化,其釋出的光譜只有兩千一百零四微米。
產生能量的有效距離只有幾個毫米,對組織的穿透力,只有零點五毫米,故不會造成輸尿管或其他泌尿器道的損傷,若併有尿道或輸尿管狹窄的病患,亦可順便將狹窄切開。目前鈥雷射技術,病患需要自費二至四千元不等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