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風情.兜弄堂】淮海坊——探訪上海名人遺風

文與圖/移居上海雜誌社提供 |2011.07.12
733觀看次
字級

淮海坊位於淮海中路與南昌路之間,東邊是茂名南路,西邊是陝西南路,是一處當年文化界、思想界名人聚居的地方。

很多人喜歡從淮海坊的南端進入,穿過坊間,由北面淮海中路的出口走出,然後展開他在淮海路上的購物之旅。

這些人或是悠閒、或是匆匆,但當他們不經意間抬頭,發現自己經過的正是某位赫赫有名的大人物的舊居時,總會慢下腳步打量一番,原來,這幢不起眼的老房子裡,居然藏著一段影響了整個中華大地的歷史。

淮海坊建於一九二四年,原名霞飛坊,坐落在淮海中路(原霞飛路)九二七弄,一九二四年由教會普愛堂投資建造、三層磚木結構房屋,共一百九十九幢。里弄寬闊,圍牆低,用鑄鐵大門,天井也縮小了。由於地形狹長,總平面布置採用行列式,特別是將三十個單元拼接在一起,在上海里弄住宅中也是不多見。建築式樣,仿法國式住宅。

巴金於一九三七至一九五五年在此居住期間,完成了《激流三部曲》中的《春》、《秋》與《寒夜》等文學作品。二○○六年八月,這裡被列為不可移動文物。

中國著名的氣象學家、地理學家和教育家竺可楨,在上世紀二○年代中後期也曾經在淮海坊居住。當時,竺可楨任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所長,之後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他的舊居也於二○○五年被列為不可移動文物。

一九三六至一九四八年間,魯迅先生的夫人許廣平也在此居住,致力於整理、保護魯迅的手稿,並且編輯完成了《魯迅全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