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對《法華經》生起的信心,不外乎為:(1)就佛立信:以《法華經》為久遠實成之圓佛所說,說明真理的永恆性。(2)就經立信:以《無量壽經》、《涅槃經》皆謂《法華經》為真實,是佛陀教化眾生、令眾生成佛的本懷。故歷代僧俗對《法華經》的信仰形態是多樣化的,也是十分虔誠的,皆記載於梁、唐、宋《高僧傳》、唐道宣《集神州三寶感通錄》、道世《法苑珠林》、惠祥《弘贊法華傳》、僧祥《法華傳記》以及宋李昉《太平廣記》等書。
信仰形態,主要有:受、持、讀誦、解說、書寫《法華經》及修持「法華三昧」禪法、建造寺塔、信奉觀世音、焚身供養佛等。日本日蓮宗在教義方面,最尊崇《法華經》(尤其是經中的〈壽量品〉),在實踐方面唱誦「南無妙法蓮華經」的「唱題成佛說」。
信奉《法華經》也包括信奉觀世音菩薩的人,有社會的各個階層,上至帝王將相、身居官位的士大夫、僧尼、普通民眾。他們信奉動機和所懷抱的願望是多樣性的,其中主要有:超脫生死苦惱,達到覺悟解脫;積累善的功德,來世得到善的報應,甚至有的人發願來世往生淨土;從遇到的各種現實苦難中得到拯救。
《弘贊法華傳》卷七記載:有一位比丘尼,叫華手尼,不但持戒清淨,也誦持《法華經》。每當她誦持一卷《法華經》,手紋上就有一朵蓮華現出來,一生中兩隻手都生滿蓮華。皇帝知道後,特別召見,看她手上生滿這麼多蓮華,就封她為「華手比丘尼」。
《法華靈驗傳》卷上亦記載:南朝法雲(467~529)法師,十三歲開始研習佛學。三十歲,於妙音寺講《法華》、《淨名》二經。也是專門講《法華經》的;他非常聰明,辯才無礙,講經講得非常之好!當時就有一個學僧,發願供養這位法師,又發願要生生世世和這位法師相貌、辯才、願力一樣。發願的當天晚上,夢見有人告訴他,不容易達到法雲法師的境界,因為法雲法師在日月燈明佛時,就已經講《法華經》了,不是現在才講《法華經》,所以他能講得如此微妙不可思議。
故,《法華經》中思想所產生的信仰,在中國佛教的影響是深遠的,尤其「戶戶觀世音」、「受戒燃香」,是現今佛教徒必行之信仰型態,誦讀的人更不計其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