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意見不同 覺者無諍之辯

妙雲(嘉縣大林/宗教碩士) |2011.07.11
1172觀看次
字級

國中第二次基測,國文寫作題目「當我和別人意見不同的時候」,一般認為淺顯易懂,很容易發揮,甚至有國中校長質疑太生活化,調侃說「這也可以當題目喔」,事實上,這個題目可深可淺,端視個人詮釋。

自己與他人意見不同,佛家謂之「見諍」,乃各執見解,不肯退讓之意,換言之,是人與人之間之意見論諍,最大的關鍵點,在於思想上的差異。

凡夫總是堅持己見,很難接納他人的看法,原因來自家庭、教育程度、社會環境、人際關係和生活經驗等,俗諺「一樣米養百樣人」,眾生具眾生相,受到習氣影響所致,思考模式格格不入,意見相左在所難免。

心念為意向的主導,如駕馭馬車的領頭,「見和同解,口和無諍,意和同悅」是最圓滿的,一旦引起諍論,不論誰輸誰贏,都將衍生無邊煩惱,輸者心不誠服,贏者增添驕慢,連朋友也當不成,兩人都是輸家。

與他人意見不同時,有幾種作法可參考。一是透過公正人士、師長耆老或值得信賴的社會賢達,以專業素養、生活經驗及出世智慧,化解思想鴻溝;尋求第三者當魯仲連,達到潤滑油的效果。

另一種是「自通之法」,即換我心為你心,以自己的感受想到別人感受,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就不會視之為敵對,即使有所諍辯,亦採無諍之辯,諍辯不帶火氣,不以意氣相諍,俾能不傷和氣。

最好的方法是改變自己,改變行為的唯一方式,就是改變思想,切忌口舌上爭輸贏,俗話說「沉默是金,雄辯是銀」,只要是無關善法、有意義、有建設性的話,則不與世間諍,這並非退縮懦弱,而是覺者的表現。

妙雲(嘉縣大林/宗教碩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