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的縣 鹹的海

段慧琳 |2011.07.09
1123觀看次
字級

對屏東的印象,多半來自墾丁:永遠的天氣晴、楓港往墾丁途中的滿天星斗、海洋音樂祭的年少狂歡、農曆年間墾丁大街的徹夜不眠……除了墾丁,對屏東這個地方,大部分人似乎抓不出特別的記憶,甚至我告訴住在屏東高樹的友人,說我要搭火車去屏東玩時,這位土生土長的在地人,反應也如此直接:「不去墾丁,屏東有什麼好玩的啦?」

屏東的好玩不是雲霄飛車或自由落體的那種刺激,不是從夜市第一攤吃到最後一攤的美食飽足,也不是音樂震天價響的夜店high;屏東自有其獨到之處。

如果要形容我在屏東旅行的感覺,就像是小時候在自家後院攀牆奔跑、大喊著「紅燈綠燈,換你做鬼」的感覺。屏東散發出來的這種味道,不管是車站本身,還是車站周邊,都有一種觸手可及的親切感,彷彿是到自家後院散步一樣的自然。

鎮安車站

像在後院散步

屏東境內有無數個「我家後院」型的車站,沒有站務人員、沒有售票亭、沒有自動售票機,這幾個小車站甚至沒有出入口和站體。人家說「家徒四壁」,怎麼說至少還有四面牆壁,但是屏東境內的小站,如:崁頂、鎮安、東海等,可是連四壁都沒有,坦率得近乎赤裸。不過,赤裸也意味沒有藩籬,小站就這樣張開雙臂,迎接所有心血來潮到後院散步的悠哉傢伙。

鎮安車站是鐵皮屋站體,車站前大片草木扶疏,加上灰白斑駁的柵欄,簡直就是某人家的後院。這個純樸的後院隱身在小村莊中,若非有心,其實還不好找呢!曾經身為東港線和屏東線的交會站,在東港線繁盛的年代,鎮安站也有過人聲沸騰的盛況,但東港線停駛之後,鎮安也跟著沒落,到現在一天才只有十五班區間車通過。

我在鎮安站待了兩小時,一個人影都沒看到,與其說它是車站,也許「發呆亭」這個名稱會更適合它。發呆、放空、看書、聽音樂、失戀時來此大哭……不管何時,想自己一個人靜靜,這都會是自我沉澱的一方祕境。

東海車站

童趣彩繪樂園

東海車站則是個結合車庫風格和童趣彩繪的後院,站體是不折不扣的鐵皮屋,像美國西部很country的小鎮會有的帥氣車庫,但我想:私家車庫可能還比這車站完整體面得多吧。

站體單薄到讓我不禁懷疑:月台的存在,只是為了避免等車旅客被四周椰子樹上掉落的椰子砸中?站名標示採用立體拼貼裝飾,向日葵和普普風圖案,柔和了大剌剌的鐵皮骨架,讓東海站多了幾分溫馨。

站前大道則布滿了藝術彩繪,繽紛喧鬧的延伸三百二十公尺,直到東林路。這是二○○六年時,由屏東教育大學視覺藝術學系暑期碩士班一年級研究生設計完成的,每個彩繪圖案,都蘊涵不同的意義:百步蛇代表力量、太陽象徵溫暖、雨點祈求年年豐收、藍綠交錯的線條代表生命的舞動……

幾年後,原本飽和鮮豔的色彩,已經被歲月淘洗而淡化,很難想像當初進行彩繪時,鄉長領軍探望、村民圍觀的盛況。不過,我倒是很阿Q的覺得,喧騰過後的懷舊情調,很有點兒這幾年流行的LOMO相機派風格。

而月台後方則是屏東標準的田園景色:啪嗒啪嗒自行運作的魚塭,偶爾幾隻白鷺鷥飛過,微微的、暖暖的風,很「鄉土文學」的取景。

枋寮車站

藝文特區鎮宅

如果說鎮安、東海車站是後院,枋寮車站就是個蘊涵生命力的大花園。車站外腹地廣大的枋寮F3藝文特區,是利用老舊倉庫和廢棄的台鐵員工宿舍改造而成的,F是枋寮Fang-Liao,3則象徵了第三號倉庫。

在車站左側的是文化展覽館和戶外展演空間,右側則是藝術家匯集的枋寮藝術村,充滿石雕、木雕、陶藝、版畫、裝置藝術等不同的創作風情。小小的、隱沒在草叢中的「東海站界」指標,分不清楚站界以何處為界。

我胡亂走在偌大的藝術園區,像愛麗絲隨兔子掉進洞穴,走入處處是驚喜的仙境,夢遊掉一整個下午的時間。小路旁休憩座椅上的馬賽克鑲嵌裝飾,是喜歡玩彩色石頭的雕塑藝術家戴威利的作品;小空地邊的原住民圖騰木雕,在陽光下看起來超有元氣,是出自排灣族雕刻家方福明之手;藝術家廖義孝的摩魚工作室,門口駐守了或坐或站、或東倒西歪、超級可愛的機器人;整條藝術街二十戶左右的工作室,被妝點成不同的樣貌,讓老房子看起來更有生命力。

這些被設計過的門面也像各個藝術家的大型名片,看著每個「名片」的長相,好像多多少少可以想像在裡頭工作的人,大概會是什麼模樣、什麼個性。走完整條街,像經歷了一場當代藝術的洗禮。在這兒漫步真是開心,一邊遊山玩水,還可以自我感覺良好的將自己定位為「知性美少女」(羞)。

很幸運的,在藝術村館前遇到阿美族性格雕家──拉畢斯‧拉外,站在他用漂流木裝飾而成的工作室外,紮起頭髮、穿著灰色「吊嘎」,一眼就看穿我是外地人,問:「從哪來玩啊?」得知我來自台北後,很自然的反應:「要去墾丁嗎?」我笑著回答:「沒有,專程來拍屏東車站!」他也笑了:「屏東很美,多拍點照片喔!」性格藝術家笑起來,就像他的漂流木裝飾品,自然又率性!

我決定把那笑容當作是來自藝術家的讚許,肯定我對屏東的傾心。

車過枋寮

海味迎面撲來

越靠海的地方,總是多些幽靜情懷。走在枋寮藝術村裡呼吸著流動緩慢的空氣,總覺得帶點海風味,也許是我的鼻子特別靈敏,但也可能是拜讀過余光中先生的長詩〈車過枋寮〉之後,被潛移默化的一種想像:

正說屏東是最甜的縣 

屏東是方糖砌成的城

忽然一個右轉 最鹹最鹹

劈面撲過來 那海

真是很寫實的形容,鹹鹹的海味不斷劈面撲來;不過,說寫實倒也不盡然,因為我壓根沒吃到肥肥的甘蔗、西瓜和香蕉啊!(而且余光中先生為什麼偏心,沒提到蓮霧呢?枋寮的知名特產蓮霧,可真的是肥肥的呢!)沒水果,魚蝦也好啦!所以,枋寮漁港是一定要走一遭的,不為生龍活虎的海鮮,只為柔美懾人的夕照。

雖說這個傳統小漁港已經在計畫發展之下變成觀光漁港,但不變的是一股傳統純樸的調調。漁港內還是停著許多舊竹筏,漁港旁的違章建築還是挺立著,防波堤上還是有許多叼著煙、穿著「吊嘎」的垂釣客,觀海平台上談笑風生的一群人,還是穿著招牌藍白拖,啊─正港的寶島風情與台客文化,I love it!

即便是在海岸咖啡廳裡偶然遇見一隻肥嘟嘟的拉不拉多,都帶著屏東純樸的笑,熱情的陪我等待漁港夕陽。我們一塊兒看著夕陽從跨港大橋上方緩緩下降,天空從鵝黃漸漸變成橙紅,再逐漸帶出藍黑色線條,彩霞的瞬息萬變,那美,真是劈面撲過來。

車過枋寮太可惜了!停車,駐足,慢遊,才能體會屏東真正的魅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