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與「格」,右邊都是「各」,不過二者音義截然不同:用來形容誠敬心情的「恪」,音「ㄎㄜˋ」,從「心」部,千萬不可唸成「ㄍㄜˊ」,或寫成「格」。因為「恪遵」不只有「確實遵守」的意思,更是指「誠敬地遵奉」,與「恪守」意思近似,比如:「我們應該『恪遵耟恪守』先人遺訓,實踐篤行。」
至於「木」部的「格」,則解釋為「正」、「參悟」,「格物致知」是朱熹提出的理論,「格物」就是窮盡事物之理,從各個事物去找尋背後的道理,「致知」則指推致其知以至其極。朱子以為:「深刻地了解事物,才能增長智慧。」此說立意雖好,但並不是人人做得到,據說王陽明剛開始也想「格物致知」,結果對門前的竹子「格」了七天,還是格不出什麼道理來,後來他深覺如此不行,才提出「知行合一」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