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可遇 石雕生活百態

 |2011.07.05
1084觀看次
字級

【本報石岡訊】「進入石雕世界沒有一般人想像那般困難。」住在台中石岡區、作品多次獲獎的石雕家郭可遇,把石雕當成一種興趣,並在作品中融入對生活及生態的體會與觀察,使得硬梆梆的石頭,也展現出藝術家對生活的柔性關懷。

六十七歲的郭可遇,學的是藥學,早年還當過地政人員,四十多歲開始學工筆繪畫,十五年前被石雕家陳松的寫意荷花石雕所深深吸引,因而拜師學藝,一頭栽進石雕世界。

「大甲溪的石頭有三十多種,各有特色。」郭可遇石雕所使用的石材,多數為大甲溪的石頭,若要創作雕工細膩的作品,他會選擇質地細軟的灰砂岩,「硬砂岩多用於造型,貝殼化石則適合雕刻動物」。

「這隻拉不拉多犬一臉無辜,彷彿遭主人遺棄;這隻沙皮狗的憨憨的,很可愛!」「這隻青蛙的鳴囊鼓得好大,很誇張,『膨風水雞殺無肉」』啦!(台語『虛有其表』之意)」愛狗及關心青蛙生態的郭可遇,最愛雕鑿這兩種動物。

樂於分享創作的郭可遇,八年前開始在山線社區大學開設「石雕入門」班,並將多項作品陳列在石岡戶政事務所櫃台,此外,他還極參與地方文史蒐集工作,擔任《石岡人》社區報的發行人。

「觀賞石雕作品時,不妨給予創作者多些鼓勵。」郭可遇表示,石雕所需石材俯拾即得,花費也不高,但是創作的過程相當艱辛,「需要精神、毅力與時間」,觀者的鼓勵,是促使創作境界再昇華的絕佳原動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