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兒科學會發表報告指出,電視速食廣告使美國未成年人肥胖問題日漸嚴重,有近三分之一的學童過重或肥胖,青少年肥胖比例自一九八○年以來成長三倍,政府應禁止這類廣告播出,並強調這樣做,能讓兒童肥胖或過重比率降低到百分之十七。
去年十一月,舊金山市政府決議,速食業者若在兒童餐附加玩具促銷,該兒童餐熱量不能超過六百大卡,且必須含有蔬果,飲料也不能含有過量脂肪或糖分。
台灣也有同樣的呼籲聲,要求速食業者不能贈送玩具給點兒童餐的孩子,今年一月,立法院院會通過國民黨團提案,建請衛生署檢討以修法方式,禁止速食業在兒童餐中附贈玩具,並應在完成修法前,督促速食業者不以附贈玩具作為促銷行為。
不過,超商也有集點換玩具的行銷手法,政府是否應管控所有食品業都禁送玩具,恐怕要深入研究。
而且,美國兒科學會認為,速食業不可能自律,必須靠國會和聯邦交易委員會拿出強硬手段;瑞典專家也強烈主張,對大眾健康的惡化,有必要採取嚴格措施來防範。
聯合國肥胖監測小組日前公布,台灣兒童和青少年肥胖盛行率達百分之二十六點八,是亞洲國家第一,除了不良生活習慣(久坐的休閒型態、睡眠少),吃油炸食物、喝甜飲料也是原因,眾多校園附近美食商店、攤販林立,學生難抵誘惑。
許多國家面臨青少年肥胖問題,瑞典的甜食消費量為全球市場之冠,甜食攝取量是所有歐盟國家的兩倍,三至六萬名兒童因此有肥胖問題,處在糖尿病、癌症與心臟病等過早死亡的高風險中。
為減緩肥胖造成後續的健康問題,瑞典專家呼籲政府應課徵「糖果稅」,而同屬北歐的挪威、丹麥與冰島三國政府,早已對碳酸飲料與其他含糖食物選擇性的開徵購買稅。
筆者認為,正如美國兒科學會所認為「速食業不可能自律」,而且即便沒贈送玩具、禁播廣告甚至課稅,有些孩子還是會吃速食、含糖食品,這有賴家長管控,老師也應宣導與勸導,否則打擊肥胖會事倍功半。
梅聲齊(宜蘭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