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經常服用抗凝血劑的人,如果突發性腹部疼痛,最好就醫檢查及治療,有人因延遲就醫引發腸子壞死,差點沒命。
五十五歲的黃姓婦女,五年前心臟冠狀動脈嚴重狹窄,手術置放一支血管支架,並服用抗凝血藥物至今。不久前,她的左下腹部突然疼痛,以為是扭傷引起,找人推拿,疼痛加劇才到北市醫中興院區急診。檢查發現,左下腹可觸摸到具壓痛性的腫塊,電腦斷層檢查確定為左側腹直肌鞘膜血腫,隨即住院治療,目前已出院。
另一位六十七歲魏姓患者,出現急性下腹痛合併腹脹就醫,電腦斷層檢查懷疑腸阻塞併發腸壞死,急診室醫師緊急剖腹探查手術,確定有段腸道已阻塞壞死,再不處理可能併發腹膜炎喪命,只好手術切除。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外科主治醫師陳建成表示,抗凝血劑可預防動脈再度阻塞,卻也會導致凝血時間延長,容易因外傷或外力造成出血不止。三軍總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蔡建松認為,在確定是抗凝血劑引起的內出血後,只要停藥並打止血針,即可防止病情繼續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