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開始,尼可拉斯‧彼得洛維奇又緊張又興奮的盼著兒子阿卡迪的歸來,阿卡迪還帶了好友巴扎洛夫一起回來。尼可拉斯滿懷欣喜的期待往後和兒子朝夕相處的幸福日子,為了能跟上兒子的腳步,他不斷地吸收新知,並在管理農場時做了一些相當激進的改革,然而這樣的努力仍然趕不上年輕一代那瞬息萬變的想法。阿卡迪深深陶醉於好友巴扎洛夫的「虛無主義」裡,此舉雖未引發父子間的衝突,但卻使尼可拉斯對與兒子的關係產生了不安,陷入無法自拔的抑鬱中,而阿卡迪的伯父保羅對巴扎洛夫也相當不滿,兩人之間不斷發生言語衝突。
為了躲避火藥味日趨濃厚的瑪里諾,阿卡迪和巴扎洛夫接受遠房親戚柯里亞金的邀請,前往城裡參加一個盛宴,並在宴會中認識了高貴美麗的奧丁佐夫夫人。三人一見如故,十分談得來,於是奧丁佐夫夫人便邀請他們至尼可斯科村的家中小住。
三天後,阿卡迪和巴扎洛夫依約前往。在這兩星期中,巴扎洛夫深為奧丁佐夫夫人不俗的談吐、思想,以及美麗優雅的氣質所著迷,不久便瘋狂地愛上了奧丁佐夫夫人,在向奧丁佐夫夫人告白遭拒後,為了擺脫愛情帶來的痛苦,便毅然決定立刻離開此地,回家探視久違的雙親。
厭惡一切情感以及浪漫主義的巴扎洛夫,受不了父母無時無刻流露出的關愛神情,為了擺脫那令人窒息的親情,遂返回阿卡迪家繼續他的研究工作。不料卻因與尼可拉斯的情人斐妮琪卡過從甚密,引發阿卡迪的伯父保羅的不滿,憤而找他決鬥,巴扎洛夫為這件瘋狂的舉動感到不可思議,但又無法拒絕,幸而決鬥中保羅僅腿受槍傷,未造成更大的悲劇,在這種情形下巴扎洛夫只好回家。
這次意外的返家,令巴扎洛夫的雙親非常高興。巴扎洛夫也從原先的冷漠態度,漸漸的會主動接近父母,之後更幫他父親瓦西里‧伊凡尼奇照顧病人,使得這位老父親更加以兒子為傲。然而,好景不常,在一次解剖屍體時,巴扎洛夫不小心割傷了自己,並因而被病毒感染,由於未及時做適當處理,傷口急速惡化,不久後,巴扎洛夫便告別人世,徒留下傷心欲絕的雙親。
這個主題簡單,故事情節單純的長篇小說,在屠格涅夫自然不造作的妙筆下,流露出感人至深的父子親情,即使在一百多年後的今天讀來,仍令人感到心有戚戚焉,足見屠格涅夫對人性觀察是頗為透徹的,他以簡單的生活瑣事,道出了存在於父母與子女間的衝突,以及兩代之間的對立與隔閡。
屠格涅夫不但在人物塑造上成功地賦予巴扎洛夫鮮活的性格,在文學藝術技巧上,更以精緻細微的文字將簡單的故事情節寫得引人入勝,不僅具備寫實的特色,更不忘賦予其作為文學作品所不可或缺的美的因子,使得作品在思想、內容和形式上都趨於完美,其至今仍躋身世界經典名著之列,實非浪得虛名。
(選自「父與子」小知堂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