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一名小學女童因母親不同意她出門帶零用錢,她仍偶爾私下拿錢買零食,母親質問,又說謊不承認,母親責罵「不說實話,就下車跪在路上」,女童賭氣「跪就跪」,真的就當街罰跪。
好幾次於放學時行經校園門口,看到求好心切的家長問孩子「考幾分」,然後痛責孩子「笨死了,白癡啊!花那麼多錢補習考這種分數,差勁到底了!」甚至看過家長當眾摑孩子一巴掌,在孩子心中烙印下「尊嚴受辱」的傷痕。
家庭教育的責任與重點,攸關孩子生活教育基礎、人格發展,是在為孩子未來發展奠基,而父母情緒化的言行舉措,常在不知不覺中使孩子在人格性情上,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以當街罰跪為例,母親未探究為何孩子會私下拿錢買零食的動機與需求,為什麼不承認等,就說氣話,恐會有後遺症。
面對有錯誤行為又說謊的「雙重錯誤」孩子時,應以溫和關懷卻堅定的口氣,鼓勵孩子說出「之所以為」的原因,最忌情緒失控,用斥責、訓誡等語句傷害孩子的尊嚴,使親子陷入賭氣或冷戰的僵局,結果可能是兩敗俱傷。
親子良善的溝通,遠勝過情緒化的懲罰,大人應先處理好情緒,再來處理事情,孩子做錯了事,父母應當善用方法導正,情緒化處罰只會有反效果。
石鵬來義(高雄市/家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