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是利多 政府應負面表列 防範衍生問題 鼓勵產業升級 扶持高產值產業 莫只押寶觀光
來台自由行的陸客昨天首發,雖然三團總計不過兩百八十多人,不過,從政府到民間業者,普遍看好龐大商機。
陸客自由行的商機是龐大的,八年前香港開放陸客自由行,就替低迷的經濟注入了強心劑,而目前大陸經濟實力強,各國主要觀光區也多是中國人,沒有國家能拒絕中國觀光客的強大消費力。
不過商機雖大,但如果政府沒有節制的一再放寬陸客自由行人數,以創造經濟成長數字,恐怕也會淪為和香港一樣,只要國內景氣稍微受挫,民間就會要求政府再加碼開放,而官員也會習慣以開放陸客作為解救經濟的萬靈丹,長此以往,政府和民間業者對拚經濟將會流於懶惰,且受制於中國。
不求創新與研發,一直是台灣產業發展無法升級的瓶頸,日前國內某塑化大廠高層,在股東會上抱怨指稱研發不容易、升級可能失敗,而造成很大虧損,言下之意頗有拒絕產業升級的意思;若連年賺數百億元的大企業,都覺得研發創新很辛苦,不是很想做的話,更別說中小企業,甚至是獲利難保的夕陽產業。
「Easy money: Easy come,easy go」,上世紀七○到九○年代間,台灣創造的經濟奇蹟,使錢淹腳目,但因錢來得太快、太容易而不懂得珍惜、守成,更別說研發創新,導致土地與人事成本上升後,不少企業不是倒閉就是出走。
陸客自由行絕對能替台灣低迷的內需經濟注入活水,不過也有政府與民間業者不思提升競爭力的隱憂,還有陸客找人頭來台灣炒房等問題(香港在開放陸客自由行後,衍生很多問題),政府可宣傳光明面,但私底下還是要做負面表列,找出開放陸客自由行可能造成的問題防範,並且設定人數上限,切莫當作救經濟的萬靈丹。
投資學要投資者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要懂得分散風險,政府在扶持產業發展時,也應該抱持同樣道理,多扶持可能創造高收益的產業,不要把寶押在一個產業上,就算真的要單押觀光產業,政府在開放陸客自由行時,也應該推展東亞各國人士來台自由行,以分散風險,如此陸客自由行才真能替台灣內需經濟加分,而非短多長空。
任群宇(新北市/金融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