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醫師,我婆婆最近身體突然變差,身上長了好多褥瘡。」照顧八十五歲嚴重失智婆婆阿月的阿繡著急地說。
「人呢?我看看。」
「我婆婆沒辦法來,我給你看她的情形。」阿繡說完,打開她身上的包包,似乎在尋找東西…
正當我納悶病人沒來,要怎麼看傷口時?只見阿繡從手提包拿出一台相機,播放她幫婆婆換藥時所錄製的影片給我看。
「你看,連她的眼神也都怪怪的…」阿繡邊指邊說。
我看著影片裡,阿月背部及腳跟的褥瘡,心裡頭卻想著,我從醫近二十年,經歷醫療生態的變遷,如今拜科技的發達,竟然能透過病人家屬自製的影片,以「遠距」評估病況,但卻類似「居家」的方式看診。(健保局規定,看病一定要病人本人到場,只有少數情形例外,這位重度失智症病人就是其中一例。)
「要在這麼多地方長這麼嚴重的褥瘡,可能要昏睡一段時間,而且都沒有移動身體的情況下,才會造成。」
「我婆婆最近一直都在昏睡,也不容易叫醒,醒來後也是糊里糊塗的,是不是失智症更惡化?但怎麼這麼快呢?」
「還是請妳把婆婆帶來醫院,詳細檢查比較好。」
「一定要帶她來醫院嗎?我婆婆出個門,真的很不容易耶。」
「妳不是要幫婆婆申請氣墊床的補助證明書嗎?開立證明書必須本人到場才可以,不如妳把婆婆帶來,我可以幫她開診斷書及檢查,一舉兩得。」
「喔,好吧。」
後來阿月經家人帶來醫院檢查,結果得了泌尿道發炎併發菌血症,加上疑似鎮靜劑在體內積蓄過多,造成意識不明的昏睡狀態。經住院治療一天半後,阿月不但認出我,查房時還親切地叫:「周醫師!」也能自行移動身體,而身上的褥瘡,在護理人員教導阿繡一些臨床照護技巧,已大有改善。
註:失智症的病人,尤其當伴隨有妄想、幻覺、意識混濁的症狀時,照顧的家人常抱怨:「吵吵鬧鬧的,弄得全家連晚上都無法好好睡覺。」所以會要求給病人開立一些睡前的「鎮靜藥物」,一般都能幫助病人入眠。然而有其他狀況發生時,例如本案例,病患因泌尿道發炎造成菌血症,讓藥物的代謝變慢,導致意識昏迷進而昏睡,只要時間超過兩小時,在身體負重的地方,就會造成褥瘡的壓傷。
(作者為醫學博士、中山醫大附設醫院神經內科醫師 周希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