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期某科目最後一堂課,我對一名遲到的同學說:「你這一節又慢了二十分鐘才進教室(校規是超過十五分鐘,以曠課論),原諒你,就登錄『遲到』好了,若再登錄『曠課』,累計總缺課數就達扣考門檻了」。
隔了兩天,那名同學急忙來找我「老師,那一節不是登錄『遲到』嗎?我怎麼會多了一節缺課,變成『扣考』呢?」我立即上學校資訊系統查詢,原來學生貪小便宜,自作聰明以病假方式(病假的操行分數扣分,比遲到少一點)處理而獲准,因此當然會增加一節的缺課數,導致被扣考,結果學生不得不接受這個無法挽救的事實。
人非聖賢,難免會有貪小便宜的念頭,或有權宜變通之計,但經驗中,存僥倖心態往往「偷雞不著蝕把米,賠了夫人又折兵」,凡事一定要權衡利弊得失,三思而後行,否則若一味要爭到好處,結果是徒呼「早知道」的無奈。
楊禮義(台北市/大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