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說,喝水時,可以跟水對話;睡覺時,可以馬上跟周公打交道;逛公園時,注意到花樹的風姿;坐公車時,覺知地觀看眾生相……。興之所至或量力而為,都可以了然於心。過去式或未來式,不會成為我們無明的煩惱。試想,安住當下是多大的福報!
那是一個四月初春的早晨,上海中山公園一隅,柳絮漫飛,各色薔薇爭先恐後綻放,鳥兒在頭頂列陣畫過。藍懷恩一身寬鬆休閒服,坐在綠蔭與綠茵之間,與三五好友談心。削得短短的頭髮、窄方框眼鏡、脂粉未施的臉龐,顯得知性;她悠緩談著身心靈健康,談著人與自然共生,充滿感性。
認識藍懷恩之前,分別在台灣及上海,已有很多朋友提起過她,不過只限於她曾經是媒體同行;當過西班牙語老師;也寫過劇本;當過主持人。
從台灣到大陸
二○○二年,從台北移居上海,八年之間,她成立了樂活家族、辦讀書會、登上平面與電子媒體,推廣樂活的觀念,被封為「樂活族長」,甚至有人說她是華人圈裡倡導「LOHAS」第一人。
二○一○年,她再度收拾行囊,從上海移居廣西南寧——「東盟十加一」的門戶。從台北到上海,再到南寧,不斷遷移的藍懷恩始終是位先行者。最近一次回台探親,她對一陣子沒見面的朋友談起南寧,談起她新的計畫,難掩興奮:「南寧的發展將是不得了的。不過對我來說,我看中的不是經濟發展,更是未來這裡將集中許多人才。」
她所謂的人才,指的是隨著政府大力推動建設而來的社會精英,這個群體將追求一種健康合理、可持續的生活方式,也就是她一直戮力推動的樂活。
在南寧,她已經號召了一個團隊,包括來自台灣的醫生、心理治療師、有機農業專家等,共同為樂活播撒種子。當地也有一群年輕白領,常常圍繞著她,由她帶領導讀、討論、電影欣賞,傳播樂活的觀念。目前他們正積極尋覓適合的基地,準備在南寧建立「樂活村」。
曾經在上海參與過藍懷恩主持的樂活聚會,這一群人喝的是杭州小片農地裡生產的有機龍井茶,每個人自帶保溫瓶;吃的是有機稻米做成的甜點,每個人自帶環保餐具。穿的是純棉麻材質的衣服,每個人穿出自己的獨特風格。口袋裡掏出來的不是用過即丟的衛生紙巾,而是可以重複洗滌使用的布手帕。
這個樂活家族在上海還參與許多公益活動,包括為監察院長王建創辦的「新華愛心基金會」籌募基金,讓大陸偏遠地區的孩子能夠上學。
從小事做起
樂活由英文「LOHAS」一字音譯而來,意為健康以及可持續性的生活方式。中國傳統觀念中的「天人合一」,其實就是樂活觀念的原型。藍懷恩則進一步闡釋,倡導「三環扣」的樂活行動——身體環保、生態環保和心靈環保。實踐愛自己、愛別人、愛地球。
說起對樂活的解讀,藍懷恩說,樂活不是簡單的玩樂,必須追求身心健康和保護環境的人文素養,付諸實際行動。她認為由於國情不同,中國樂活最根本的體現應該是個人修養,必須從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情做起。「就比如在洗手間看到的一系列行為:需要用多少衛生紙才扯多少,而不是一扯一大把,還帶回家去用;或公共洗手台的水龍頭常常損壞,一直漏水也沒人管。」
至於心靈環保,藍懷恩舉例,現在有許多人罹患精神官能症,如胃潰瘍、偏頭痛,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壓力得不到排解而誘發的。樂活主張心理和身體必須和諧,向內尋找安定的力量,注重心靈價值。
藍懷恩指出,近幾年來,以樂活概念為訴求的產品逐漸出現在市場上,例如節能環保的電器用品、電動車、有機蔬果食品等,但普遍價格偏高,那是由於市場規模不夠大,一旦市場夠大,價格就會降低,如此一來,所謂的樂活經濟才能持續成長。
人生倒吃甘蔗
二○○七年開始,她在新浪網上開設「博客」《千萬樂活男女的家園》,至今已經寫了上千篇文,受到很多都市白領的關注,點擊率超過五百二十萬人次。在她寫的《可以這樣樂活》一書中,藍懷恩希望讀者跟她自己一樣,恢復到「嬰兒般陽光的心靈」。
請她為樂活挑出五個關鍵詞,她略為沉吟,扳著手指說:感恩、祝福、身心健康、環保、成長。
藍懷恩談起自己的心路歷程,過去尚未投入推動樂活之時,好像理所當然的活著,真的沒有把感恩落實在生活裡,「直到近幾年不斷的學習反思,才警覺我的生命原來是個禮物,決非偶然。我唯有心懷感恩,盡其所能分享給更多人,讓生命展現價值。這些過程如倒吃甘蔗,愈來愈甜美,真是莫大幸福。」
人如其名,藍懷恩徜徉在藍天下,將感恩穿透於生命裡,邁向讓自己樂活、別人樂活、地球樂活的目標。
比男人還了解男人
很多人最初聽聞藍懷恩的名字,不是她推動的樂活行動,而是她的「男人研究」。一九九六年,透過主持廣播節目「女性加油站」,藍懷恩開始接觸到兩性議題,並且引發她研究觀察文化中及社會價值中的男性地位。二○○○年創辦「中華二十一世紀男性成長協會」,並於次年的婦女節呼籲訂定每年的八月三日為男士節。這位台灣女作家移居上海之後,一手創辦「紳士生活沙龍」,又出版了《我愛上海牌男人》一書,被媒體稱之為「比男人還了解男人的女人」。
「我曾經訪問過一位男士,他說男人就是『難人』,而且難在有苦說不出。包括:有淚不輕彈;有話不愛說;有病不去看,有家不愛回。」藍懷恩說,繼一個世紀的女性解放運動之後,現在應該是解放男性的時代。
藍懷恩的父親是湖南人,一九四九年跟隨兵工廠來到台灣,住在眷村。她是家中老大。小時候家裡很窮,房子只有幾坪大小,廚房是另外搭建出來的。為了一家六口生計,爸爸每天早出晚歸,在兵工廠工作,下班還要去兼差。工作時心裡又牽掛兩個生病的孩子。父親操勞的背影,是藍懷恩對男性最初的認識。
在上海,她完全以義工的情懷去介紹男性關懷的理念,寫文章、辦講座、一家一家媒體去毛遂自薦。最初要忍受別人的訝異眼光,甚至冷嘲熱諷,但她毫不氣餒。湖南妹子風風火火的脾氣,不到黃河心不死。漸漸的,開始有人了解她的用心,主動請她演講,並且在電視台開設節目,探討這個議題。因為關愛男性是從對女性自身的關愛出發的,最終落實到對人的關愛。
不免有人好奇問她:她既然那麼了解男人、關愛男人,為何到現在還是單身?她說一個人比兩個人簡單:一個家族比兩個家族簡單。但也不排斥以後如果遇到好男人會走進婚姻。
如今的藍懷恩活得充實愉快,看不完的書、寫不完的文章、創意點子一叢叢生長、計畫一項項等著去實現……。「你們注意看好了,別看我臉上有皺紋,我會用慈眉善目來美容,老太太一定會愈來愈美。」
金秋樂活行動
為了讓大家真實感受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樂活風,從飲食、生活習慣及認識大自然、愛護生態環境入手,把樂活觀念具體行動化,藍懷恩特別選擇上海動植物生態教育作得極好的上海動物園,作為樂活行動的據點。
由藍懷恩親自帶隊,一行人到了動物園不是先看動物,而是先欣賞動物園裡的植物。很多朋友都感嘆,二十年沒來動物園了,以前從來沒有發現動物園裡的植物種類很豐富,讓人們注意到平日生活裡忽略的細節,享受到大自然的饋贈。這讓藍懷恩的樂活活動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中午時分,藍懷恩請來的營養師開始指導大家怎樣享受一頓樂活的營養餐。不使用拋棄式餐具,拒絕油膩的大魚大肉,當季新鮮的蔬菜沙拉成了最佳選擇。在活動過程中,藍懷恩還向大家介紹了使用天然的絲瓜絡來洗碗,如何重複使用塑膠袋,以減少白色污染的生活小竅門。
接著業餘的樂活歌舞隊上場一展身手,高唱《高山青》、《完美生活》。十二個大塑膠水桶就是鼓,地上隨手撿起的樹枝就是鼓棒,礦泉水瓶裡裝黃豆就是自製的沙鈴。一個八歲的小男孩扮演小毛驢,尾巴就是舊毛衣拆下來的毛線。整個活動中,樂活的觀念無處不在。
其中一位參與者是位流浪歌手,平常四處賣唱,存錢買冬衣送到貴州貧困山區。在藍懷恩登高一呼之下,當天就為他募集到了三百公斤衣物。
活動結束,但樂活觀念的傳播、樂活的行動實踐仍將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