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成大醫院移植團隊表示,器官短缺一直是移植醫學最大的困境,台灣去年有五千四百多人等待換腎,但可獲贈的比例只在百分之四點六至六點一。
全球的器官移植需求遠超過供給,台灣器官捐贈比例更不及歐美國家,政府及相關團體不斷鼓勵民眾支持器捐,但效果不彰。
我大二時,在電視上看到器官捐贈協會鼓勵民眾認識器捐,簽署器捐同意卡的文宣,於是我上網搜尋資訊,了解什麼是器捐,什麼條件下才能器捐,並看到許多器捐家屬、獄友或志工分享器捐遺愛的文章,讓我體會器捐的重要,與器捐者無私的奉獻。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救人最重要,任何人都可奉獻愛,甚至可延續讓他人生命,但即便是現代文明社會,大部分人依然避諱談論死亡,認為是禁忌,也影響器捐,但每個人的生命都有終點,何不正視或接受死亡呢?死後將器官贈送他人使用,不也是自己生命的延續?每個人都有悲憫心,把悲憫心轉移為幫助人,除了能讓他人生命延續,並讓人感受你依然在這世上,豈非是延續兩個人,甚至幾個人的生命?
死亡是人生必經過程,有人認為是終點,但可能是開啟另外一個生命的起點,大家若能從這個角度看器捐,應該就會支持,遺愛人間。
梁家銘(屏縣林邊/護理碩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