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新知

羅智華 |2011.06.24
773觀看次
字級

環境惡化

海洋生物恐大滅絕



科學家提出警告,受汙染和暖化影響,全球海洋瀕臨海洋生物大滅絕局面,情況為幾千萬年所未見。

在國家海洋國際計畫(IPSO)資助下,專家檢視近期科學研究後發現海洋健康惡化,垂死的珊瑚礁、入侵物種破壞生物多樣性、開放海洋中死亡區(Dead Zone)的範圍擴大、有毒赤潮以及大型魚群的大量消耗等問題都加速惡化。

更糟的是,這些徵兆可能是生物和化學相互作用的連鎖網絡進一步瓦解的預兆。科學家現將上述相互影響的環境系統稱為地球系統。

他們表示,逾5億年來,地球上的生命曾經歷5次大滅絕,每次大滅絕前都出現與現在海洋環境遭遇的許多相同情況。造成全球海洋環境惡化有三大主因,全都是人類活動直接造成的後果,包括:全球暖化、海水酸化和含氧量減少。

海藻燃料成本高

可能阻礙發展



荷蘭科學家研究指出,如果養殖海藻要在商業上能夠發展,而且能減輕糧食價格的壓力,用養殖海藻當作生質燃料的成本必須減少大約90%。

近年有不少石油公司(Exxon Mobil)都在投資海藻生產科技,以發展生質燃料。

除了海藻外,糧食作物也可用來生產生質燃料,像是棕櫚油。根據瓦荷寧罕大學(Wageningen University)的研究,海藻的含油量為20%到60%,也就是說,每公頃的海藻每年可以產出2萬到8萬公升的油。相較之下,每公頃的棕櫚油種植場每年只能生產約6000公升的油。

但是瓦荷寧罕大學教授威吉費爾斯表示,從海藻提煉出生質燃料的成本,是棕櫚油提煉出生質燃料的10倍。由於生產成本高,所以有可能因此阻礙海藻燃料的發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