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惡化
海洋生物恐大滅絕
科學家提出警告,受汙染和暖化影響,全球海洋瀕臨海洋生物大滅絕局面,情況為幾千萬年所未見。
在國家海洋國際計畫(IPSO)資助下,專家檢視近期科學研究後發現海洋健康惡化,垂死的珊瑚礁、入侵物種破壞生物多樣性、開放海洋中死亡區(Dead Zone)的範圍擴大、有毒赤潮以及大型魚群的大量消耗等問題都加速惡化。
更糟的是,這些徵兆可能是生物和化學相互作用的連鎖網絡進一步瓦解的預兆。科學家現將上述相互影響的環境系統稱為地球系統。
他們表示,逾5億年來,地球上的生命曾經歷5次大滅絕,每次大滅絕前都出現與現在海洋環境遭遇的許多相同情況。造成全球海洋環境惡化有三大主因,全都是人類活動直接造成的後果,包括:全球暖化、海水酸化和含氧量減少。
海藻燃料成本高
可能阻礙發展
荷蘭科學家研究指出,如果養殖海藻要在商業上能夠發展,而且能減輕糧食價格的壓力,用養殖海藻當作生質燃料的成本必須減少大約90%。
近年有不少石油公司(Exxon Mobil)都在投資海藻生產科技,以發展生質燃料。
除了海藻外,糧食作物也可用來生產生質燃料,像是棕櫚油。根據瓦荷寧罕大學(Wageningen University)的研究,海藻的含油量為20%到60%,也就是說,每公頃的海藻每年可以產出2萬到8萬公升的油。相較之下,每公頃的棕櫚油種植場每年只能生產約6000公升的油。
但是瓦荷寧罕大學教授威吉費爾斯表示,從海藻提煉出生質燃料的成本,是棕櫚油提煉出生質燃料的10倍。由於生產成本高,所以有可能因此阻礙海藻燃料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