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信教?心好就好啦!」這是任何一個宗教人士在傳教時,最常聽到的話。通常,說這句話的十有八九,會認為自己就是那個「心好」的好人。
問題是,很少有人承認自己是壞人,而好人的標準又在哪裡呢?
聖人與大智者能超脫世間凡情,他們的思想高度遠非凡人所及,而絕大多數的平常人習慣以自己為坐標,生命中所有的愛與恨都是圍繞著自己。傷心的時候、憤怒的時候,一定都是被「壞人」所傷,但自己也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成為傷害好人的壞人,卻還往往自以為是好人,而不知道其實自己正是別人心中的壞人。
莎士比亞的著名悲劇《哈姆雷特》(王子復仇記)劇中,哈姆雷特是丹麥王子,父親死後王位被叔叔占據,母親改嫁給登上王位的叔叔,知情的哈姆雷特從國外學校趕回國,並展開一連串的復仇計畫。
國仇家恨讓哈姆雷特陷入瘋狂,整個王宮也捲入了風暴。歐菲莉亞是新國王大臣波隆尼爾的女兒,她與哈姆雷特陷入愛河。不幸的也成為哈姆雷特瘋狂復仇計畫的一部分,她被哈姆雷特無情的拋棄,最終失足落水溺斃。
對歐菲莉亞來說,哈姆雷特是個狠心的負心漢,而一心為父親復仇、捍衛王室哈姆雷特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
電影《戰地琴人》,是描述傑出的波蘭猶太裔鋼琴家的真實故事:二次大戰期間,華迪史洛‧史匹曼遭到德國納粹殘忍迫害與百般羞辱,雖然靠著友人幫忙未被送往集中營,卻從此和家人永遠分別。華迪史洛‧史匹曼冒著生命危險成功的逃出「猶太特區」,躲進滿目瘡痍的首都公寓廢墟。
偶然的情形下,一個德軍上尉歐森菲德發現了躲藏在閣樓中的史匹曼,知道他是鋼琴家,並聽了他出神入化的曲子後,不但不殺他,反而提供他食物、幫助他躲藏。六年後戰爭結束,華迪史洛‧史匹曼恢復了鋼琴家身分與生活,試圖回去尋找歐森菲德上尉而未能如願,歐森菲德上尉最後死於俄國戰俘營。
也就是說,滿手血腥的納粹軍官,在華迪史洛‧史匹曼心中,卻是個好心的救命恩人。
好與壞、愛與恨,往往存乎一念,而天下之大有何不能相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