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新北市仁愛國小四年七班上生命教育課程,雖然學校不靠海,很多學生人連寄居蟹都沒看過,但班導師粘育瑋告訴學生,「觀光客去海邊玩,撿走寄居蟹的家,讓牠們都無家可歸,只能用醜醜的瓶蓋當成殼。」讓小朋友興起要幫助寄居蟹順利長大的願望。
不希望再看到「瓶蓋蟹」、「燈管蟹」,小朋友利用讀書會時間分組,蒐集寄居蟹的資料,繪製宣導海報在學校張貼,並發動募集貝殼活動,鼓勵大家捐出家裡沒用到或吃海產時留下來的螺殼。
下課時間一到,四年七班學生就分頭站崗,拿著活動海報高喊「寄居蟹好可憐,請給寄居蟹一個家,捐贈乾淨的貝殼。」也透過校園廣播劇宣導「豆腐鯊不能吃」、「白海豚因為拖曳網還有聲納的影響,有了生存的危機」等的保護海洋的觀念。
四年七班學生的積極,引起全校師生踴躍捐出貝殼,「連學校的自治小市長候選人也跑來說當選後會大力推動呢!」粘育瑋笑著說。
一週下來,共蒐集了近八台斤的貝殼,都要送到屏東救國團墾丁青年活動中心的海邊,放在潮間帶讓寄居蟹「有家可歸」。學生林妍伶說,雖然我們還很小,可是可以幫助小小的寄居蟹,很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