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周慧珠、陳忠賢台北報導】一九四五至一九四九年,是中華民國歷史的關鍵,前行政院院長郝柏村選定昨天黃埔軍校建校紀念日,舉辦新書發表會,說明出版《郝柏村解讀蔣公日記》的緣由,表示「臍帶可斷,血緣不可斷」。馬英九總統應邀致詞表示,政府處理兩岸關係,最重要的依據是中華民國憲法,如果沒有這部憲法,很難推動兩岸關係。
自二○○六年開始,蔣介石日記於美國胡佛研究院陸續公開,掀起一波波蔣介石研究的熱潮。其中一九四五年到一九四九年五年間的日記,正是兩岸風雲變色的關鍵期,備受矚目。
郝柏村表示,他以四年多的時間,逐一解讀蔣介石在這關鍵性五年的日記。因為近年來,有幾個問題常在他心中盤旋:為什麼國民政府要接受雅爾達密約?馬歇爾調停國共紛爭為什麼會失敗?為什麼堅持動員戡亂?為什麼國軍在軍事戰略上,始終犯同樣的錯誤而不知調整?
向歷史提問後的反饋,以及對公開日記史料的深掘,促成郝柏村將有關軍事與外交的部分,以超過二十萬字寫下「解讀」蔣介石日記中外交與軍事的紀錄,解讀中華民國在大陸最後五年的軍事與談判失敗過程,對比當年的沙場經歷,以及與日記所及人物的互動、軍事外交的見解等,帶領讀者重回歷史現場。
馬總統表示,蔣公除領導抗戰、抵禦外侮,最大的貢獻是制定並實施中華民國憲法。雖然行憲一開始就制定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凍結許多憲法關鍵條文,但這部憲法在當時由四億五千萬中國人民制定,台灣也派了十八名制憲國民大會代表參加,直到今天政府處理兩岸關係,憲法還是最重要依據。
馬總統表示,大家可注意,他提到兩岸一些重要原則,一定都會講一句話,「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不統、不獨、不武,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沒有這部憲法,政府真的很難推動兩岸關係,兩岸與兩德或兩韓情況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