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中訊】現代人精神緊張與經常外食,易造成腸胃功能失調,因此許多人有大腸激躁症困擾,發生率高達百分二十。醫師表示,其中四成以上病患,情況嚴重到會影響日常生活與社交活動。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醫師蔡嘉一指出,大腸激躁症男女病患比例約為一比四。雖發生率很高,但大多數病患沒有血便、黑便或發燒症狀,因此易被忽略。
大腸激躁的症狀包括腹脹、腹痛、腹瀉、便秘、大便帶黏液、感覺排便不乾淨、腸鳴及易排氣等。若在過去一年中,前後約有十二周出現這些腸胃功能失調情況,就有可能是大腸激躁症。
他說,大腸激躁症之所以發作,常受情緒緊張影響,睡眠障礙與月經周期也有關係。
一位六十多歲的婦人,一個月來腹瀉反覆發作,每次如廁前,腹部都有脹痛感,且在起床與三餐飯後,皆須跑廁所。
病患不只常跑廁所,每次總是解黃色或咖啡色的稀便,甚或含有未消化的菜渣,種種跡象都讓她懷疑自己罹患惡疾。
蔡嘉一表示,經中醫辨證論治,發現病患是屬脾腎陽虛,肝氣犯脾的合併證型,於是以附子理中湯配逍遙散治療,將近三個月後就不再發作。
他說,中藥治療腸胃道功能性疾病,可調養身體,最近也將展開進一步臨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