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南訊】春夏是多數鳥類繁殖季,台南市鳥友李進裕近日在將軍區沿海發現熱戀中彩鷸在夕陽下漫步:「有如戀愛中的男女,在談情說愛,相當浪漫。」
熱愛攝影鳥類動態的李進裕表示,他是在金龍寺一帶的水田發現這幾對彩鷸,在晨昏較容易看見,但那一帶草很長,拍不到雛鳥。
彩鷸是常見的留鳥,較常生活在水塘、稻田、河畔等濕地。
在鳥類世界中,大部分種類都是男主外、女主內;但彩鷸實行一妻多夫制,由公鳥來孵蛋、育雛,反而是女主外,男主內;生殖策略也為一妻多夫,母鳥生完一窩蛋,就另結新歡去了;而彩鷸公鳥需孵蛋、帶幼雛,與台灣三大名雞(帝雉、藍腹鷴、環頸雉)的一夫多妻相反。
彩鷸母鳥羽色比公鳥鮮明,臉頰到上胸暗紅褐色,頭及下胸暗褐色、頭頂有黃色中央線,眼周及眼後為白色,兩胸側至背部各有一道白色寬帶。雄彩鷸鳥的頭、背部則以綠褐色為主,背上排列著黃褐、黑色橫斑,在翅及尾上有許多黃褐色圓斑。
每年四至八月是彩鷸繁殖季,還可以看見公母鳥成對出現,過一陣子,就只能看公鳥帶幼鳥趴趴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