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小撇步】生活是靈感的泉源

姚儀敏 |2011.06.03
1276觀看次
字級

曾在一本書上看過一段話,讓人印象深刻。

作者說他曾在冬天買過一盆植物,回家後,他按時澆水,細心呵護,還經常搬到燦爛的陽光下,讓它進行光合作用。沒想到,最後盆栽還是死了。

作者無奈地跑回去詢問店員,才知道原來冬天最好把植物移到土裡,等冬天過了,再將它種回盆子裡,即使不缺乏陽光和水,但真正能讓植物度過寒冬的是大地的溫暖,是天然的地熱。

「處處留心皆學問」,作家透過深邃的眼睛,將細膩的觀察投射到身處的真實裡,那些對一切事物保持敏銳度,並從中找到趣味的人,較有可能成為一個好作家。

作家是生命的發現者,也是宇宙的學習者,如同龍應台所說:「文學使你『看見』。」

作家與一般人最大的不同點在於,他們有第三隻眼睛看到背後的意義,有第三隻耳朵聽出弦外之音,他們用智慧去填補他人生命的缺失,撿拾那些世人沒發現的風景來融入自己的創作中。

當然,沒有人能從一開始就寫出長篇巨著,當所謂的靈感被觸動時,最初的形式大多是簡短而不連貫的,若把焦距再拉近一點,靈感取決於匯入的養分是否能夠持續? 

有一句成語叫「文思泉湧」,形容靈感像泉水般不斷噴濺,由此推論,古人也常遇到才枯思竭的情況。幸好上天給我們左腦,讓我們私藏新鮮的訊息,也給了我們右腦,讓我們懂得運用左腦的資源。

不過很難說什麼樣的靈感才是好靈感,因為創意是一場意外,沒有標準答案,我們只知道靈感和生活息息相關,舉凡許多微小容易感動的事物,都能激發無限的想像,若想抓住它,答案只在簡單的「用心」二字,輕鬆的生活態度,也讓我們隨時保持接收狀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