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塑化劑汙染食品擴及兒童食用的乳酸菌、維他命,許多家長急著要帶孩子做檢測,台灣兒科醫學會建議,家長觀察孩子是否有「男童雌性化」、「女童性早熟」的狀況,若有應到兒童內分泌科檢測性荷爾蒙,而非自行去驗體內是否有殘留塑化劑。
兒科醫學會秘書長李秉穎表示,塑化劑在人體內代謝很快,檢測血液濃度看不出此化合物對人體的影響,不過這類環境荷爾蒙已知會對抗雄性激素,可能造成兒童性功能異常。
目前國內對兒童性功能的標準,僅針對新生階段以及青春期,例如新生男嬰陰莖短於兩公分、尿道下裂,超過十四歲還沒第二性徵等「雌性化」現象;女童若八歲前就出現第二性徵,也屬不正常。
李秉穎強調,兒童性功能異常,不全然是因這次事件引起,不過的確與暴露在大量環境荷爾蒙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