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小撇步】文思泉湧的祕訣

姚儀敏 |2011.05.27
1407觀看次
字級

現代人大多生活在都市裡,少了青山綠水的啟發,更缺乏「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那種忙碌過後的悠閒心情,難怪經常鑽牛角尖。

我們似乎忘了有一種方法叫做「轉念」,所謂的「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或「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都告訴我們只要採取不同的角度,就會對事情有所助益。

這是一個學生的例子,她說她有一次跟全家人上山採竹筍,那是在苗栗大湖的某座深山裡,當時她爸媽和大姑姑、小姑姑,甚至連奶奶都一起進入那一望無際的竹林,為了好吃的竹筍而奮鬥。突然一道尖銳的叫聲畫破天際,她大姑姑被蛇咬了,瞬間所有人都慌張地衝出來查看傷勢,學生的媽媽要大家趕緊找個防止血液回流的東西,比如橡皮筋或髮圈之類來綁住大姑姑的傷口,還好那天她因為學校教繩結,身上帶著童軍繩正好派上用場,才沒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那是她第一次發現學以致用和臨機應變的重要。

聽了她的故事,讓我想到靈感除了會回應我們的觀察之外,也常成為解惑的動力,一個勇於發問的人,所有的「如果……會不會……」,都為了召喚靈感的到來而作準備。

這種情況在科學界尤其多,當門德烈夫在為排出元素周期表苦惱時;當凱庫樂為了解開苯環結構而廢寢忘食時,一連串的問號,都藉著一場香甜的睡夢,給了他們暗示性的答案。

靈感有時像「青鳥」般,當你在外奔走四處尋找不到,一回家卻發現它就在籠子裡,但要提醒一句,靈感只是催化劑,不是一切,重要的是觸動靈感之後如何運用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