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北市一名五十四歲婦女至北非旅遊,回國後出現發燒、肝功能異常等症狀,經衛生署確診感染布氏桿菌,為國內三十三年來首例,推測可能是旅遊時生食牛、羊肉或乳製品感染。所幸住院後經抗生素治療,病情逐漸穩定,現已返家休養。
染布氏桿菌的這名婦女與表妹,今年二、三月間至北非旅遊,途經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等地。疾管局副局長周志浩說,患者就醫時主動告知旅遊史,還說途中曾騎駱駝,也在當地生食牛、羊肉及起司、乳酪等乳製品。
主治醫師立即通報並安排住院,檢驗後確診這名婦女感染布氏桿菌病。疾管局隨即追蹤同團二十三名旅客,僅同行表妹發燒,檢驗後排除感染,其餘旅客健康狀況良好。
疾管局表示,國內首次也是唯一人類感染布氏桿菌的紀錄在一九七八年,實驗室人員在實驗過程感染。一九六一年曾從病牛身上分離出布氏桿菌,一九八九年全部撲滅,目前未有陽性個案。
疫情中心主任莊人祥說,布氏桿菌病為人畜共通傳染病,多為接觸感染動物的組織、血液、乳汁而感染,極少人傳人,如由母乳傳染給嬰兒,或經性行為、器官移植傳染。
目前地中海地區、北非、東非、中東、中南美洲等地為布氏桿菌流行區。周志浩提醒,民眾若至流行區旅遊,應避免接觸動物或生食(飲)動物肉或乳製品。布氏桿菌病潛伏期達數個月,若民眾返國後出現間歇性發燒、全身倦怠、出汗、腹痛、頭痛、背痛、四肢無力等症狀,應立即就醫,並告知旅遊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