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台中市教育局局長賴清標
教育應兼顧品德與知識,品德的教育需要感動,知識的教育需要理解。深入淺出的講解加上適當的舉例,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真誠、無條件接納、和設身處地的了解,才能感動孩子的心靈。品德應該是教育的核心,品德是人人心中的一把尺,是一種初心、良知,延伸來說就是一種行
為判斷力。對於整體社會而言,每一個人無論接受何種層級的教育,品德教育不能打折扣,品德教育也沒有妥協的餘地。
品德教育奠基於家庭、啟動於學校、實踐於社會。學校的品德教育應該透過多育來推動,其包含價值教育、生命教育、人權教育、法治教育、民主教育,以及公民資質教育等原則與精神。因此,品德教育是期望培養學生具有知善(認知)、好善(情感)與行善(行動)等多元知能,兼重道德推理思辨歷程與德行表現,以形塑優質個人與理想社群。
臺中市各級學校為鞏固深化品德教育,教育局認為應從學校特色、行政領導、教師專業、融入各類課程、學生表現、校園氣氛等六項推動策略,統整各項資源以學校為本位,品德教育為核心,落實生活教育,藉以培育具有優質人文素養的現代國民。
一、建立學校特色:各級學校應組成校園品德教育推動小組,透過民主參
與方式,選取倫理核心價值,以建立學校多元特色的品德教育方案,
並納入學校教育計畫中加以落實。
二、積極行政領導:發揮校長與行政團隊的道德領導理念與具體行動,積
極參與品德教育知能研習與進修,並將品德教育知能連結於學校行政
領導,以發揮品德教育的多元功能。
三、增進教師專業:增進教師品德教育知能及其言教與身教功能,將品德
教育視為教育職責,教師能成為學生楷模且形塑良好師生關係。
四、融入各類課程:將品德教育有計畫且多元的納入各學科/領域教學,
並具體彰顯於校園規章與各類活動之中,以及有系統融入校園環境及
親師生互動之中,使得學校品德教育融入在正式、非正式,及潛在等
多元課程之中。
五、落實學生表現:以多元方式落實學生品德認知、情意與行動的提升,
首先促進學生品德認知與思辨能力,繼而強化學生道德敏感度與同情
心,最後增強學生道德意志與道德勇氣。
六、營造校園氣氛:積極營造具有正義、關懷與自主自律等精神的校園文
化,其包含兼顧公平差異及民主多元、誠懇認同及對話分享,以及批
判反省及自主自律的校園文化。
總之,學校教育應落實品德陶冶,在知識學習之外,以培養正直誠信的公民為目的。臺中市政府教育局期盼以六項推動策略,建構健康、友善、溫馨的人文校園,透過各項學校或家庭的品德學習活動,豐富涵養學生的心靈,潛移默化學生的人格情操,教育學生成為負責自律並關懷社會的善良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