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物理學家史帝芬.霍金在二十一歲時被診斷出罹患俗稱「漸凍人症」的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幾乎全身癱瘓。通常這類患者壽命不超過五年,他卻堅強地活過了半個世紀,而且完成許多重大理論。霍金日前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自己比發病前更快樂」,他並鼓勵其他人「不要讓精神和肉體一樣殘障」。霍金所展現的堅強生命力,其殘而不廢的精神令人敬佩,更值得學習。
在這個高度競爭的社會,許多人即使家財萬貫、坐擁金山銀山,日子卻過得不快樂。全台科技首富郭台銘曾表示「再多的金錢也買不到快樂」。而全身動彈不得,只靠著眼球向電腦傳達指令與外界溝通的霍金,竟然會說「自己很幸運」,「自己比發病前更快樂」。他慶幸自己專攻的理論物理學,是少數不因殘疾而受限制的領域,他以具體行動證實身體的殘障不算殘障,精神的力量超乎一切。
六十九歲的霍金是「漸凍人症」患者中最具啟發性的一位,他的生活多采多姿,二度結婚且有三個子女,與他的科學理論一樣豐富。儘管行動如此不便,他在罹病後完成許多偉大的天文物理學理論。所撰寫的「時間簡史」以深入淺出的文字說明宇宙的故事,成為暢銷科普書籍;他到處演講與旅行,從法國到斐濟都有他的粉絲。他說:「我嘗試要克服身體的障礙,也許有一天會上太空。」事實證明他以堅定的意志打敗了病魔。
在台灣,也有不少漸凍人患者展現了驚人的毅力。七十七歲的陳宏,原任教於世新傳播學院,一九九九年被診斷出漸凍人症之後,全身只剩下眼睛還能動,這些年來他透過眨眼的功夫完成七本書,二十七萬字,成為世界上以眼睛寫書出版最多的人,因此登上金氏世界記錄。去年六月他發表新書《我在.燈在》時,由於身體退化,眼睛也不太能動了,但這部封筆之作卻感動了許多人。
五十三歲的鄭榮洲,曾是靜宜大學副教授,四十歲時罹患漸凍人症,後來病情惡化,一度只能靠呼吸器維持生命。不過,堅強的他沒有因此自怨自艾,反而透過眼睛連續寫下《無情漸凍有情天》、《人間有愛》等書,以眼球展現旺盛的生命力,咬緊牙關決不投降。努力創作不懈的他,四月底在病床前向親友預告,下一本記錄病裡乾坤的《錦河札記》即將完成。
從這些漸凍人身上,我們看到超乎常人的毅力與勇氣。他們過的每一天都可能是最後一天,但他們積極挑戰生命的極限,即使全身只剩下眼球能動,只要有一口氣在,他們都不放棄。雖然罹病,他們變得更堅強,擁有積極正向的人生觀;更重要的是,他們關心的不只是自己,更希望以自己的經驗幫助其他的人。他們不停地創造歷史,也為自己寫下了不凡的歷史記錄。這些堅強的漸凍人的故事告訴我們,應珍惜生命中美好的一切,努力發揮自己無窮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