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在國際家庭日前公布「中小學生做家務」調查結果,有近四分之一中小學生從沒做過家事,有做的以整理自己房間最多,近六成八的中學生沒有清理過衛浴間,至於親子一起做家務的家庭,約只有二分之一。
筆者對調查結果不意外,因為少子化,多數小孩被父母過度保護,導致不知家事為何物,孩子養成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父母其實要負最大責任;而調查顯示,中小學生會做家務的原因是希望讓家裡更好,不做的原因是懶得做,所以孩子需要的是引導,並從做家事中產生興趣。
孩子都是好奇的,看父母親做家事,應該會想做,但目前多數父母怕危險,這個也不准、那個也不准,如果孩子開口要試試,就應讓他們嘗試,否則長大會什麼事都不會做,因為他們的興趣在小時候就被磨掉了,對做家事沒有概念。
在家裡,每件家事都是父母做好,孩子離開家裡就會出問題,筆者在服兵役時,有一名從國立一流大學研究所畢業的資訊官,雖然專業能力好,但連洗衣機都不會使用。
父母都不願孩子受傷害,但過度保護會適得其反,學校教育也是一樣,如果知識是老師準備好,把教育當成填鴨,那麼孩子長大後就會失去自主學習的能力;日本英國文學家、語言學家外山滋比古教授,在著作《這樣思考,人生就不一樣》提到滑翔機人和飛機人的觀念,滑翔機可飛得很好,但沒有引擎,失去高度和風力,就喪失獨立飛行能力,無法像飛機般可自主飛行。
培養孩子獨立自主能力,就從做家事開始吧!
真簧(台中市/教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