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行─佛寺之旅鎮江金山寺充滿傳奇故事

慧是 |2011.05.14
2085觀看次
字級

按下電鈕後,車窗緩緩降下,師傅(大陸稱呼開車司機)遙指著遠處的寶塔說:那邊就是著名的「金山寺」,但是天黑了,時間也不早了,我們就在車上看看就好了!

乍聞名寺到 精神為之振

原本精神困頓的我,一聽是赫赫有名的「金山寺」,士氣馬上為之一振,那肯就此罷休!帶著軟硬兼施的口氣:「師傅,我看待會就住在附近吧,明早一定要來!」雖然師傅使盡油條百般的推搪,但在我重覆鏗鏘說著:「明早一定要來!」最後師傅只好默默被「和諧」了。

其實自己也不知道該在那裡住一晚,但因為心中盤念著金山寺美麗的傳說,有梁武帝修建水陸法會的因緣、法海和尚大戰白蛇精、清康熙帝賜名石碑……等,每一個朝代都寫下篇篇精彩動人的故事,而神奇的魅力似乎彌漫在寺院的每一個角落,一直在等待有心人前來聆聽。

原為江中島 今為陸上寺

金山寺始建於東晉元帝大興年間(約西元三二○年),原名「澤心寺」,是漢傳佛教禪宗四大名寺之首剎。在唐代通稱「金山寺」,宋天禧年間,因皇帝夢見金山寺而賜名「龍遊寺」,清朝康熙南巡江南時賜名「江天禪寺」。相傳在鼎盛時期,常住在寺院的僧人有三千餘人。

金山寺位於鎮江(古稱潤州)市區西北約二公里,海拔有四十三點七公尺高,占地面積十公頃。金山寺原是屹立在長江中的一個島嶼,在時間洪流裡,物換星移中,由當年的水上風光,演變成了陸地上的勝境。金山寺的最大特色是「裹山」,並以詩句形容之「見寺、見塔、不見山」的特殊建築風貌而馳名海內外。

宮殿式建築 氣勢透莊嚴

大陸的寺院對外來參訪的法師,通常給予免費參觀,陪同的師傳只好趕緊到西單的售票亭,自個兒花四十元買票入園。我倆佇立在鏽蝕的山門下,看著木額上有藍底金字「江天禪寺」四個大字,流露著一股江南的秀氣典雅,接著開始進入山門。

山門後的天王殿是一座單簷歇山的宮殿式建築,當中供奉彌勒菩薩,兩側是四大天王,天王殿後是重簷歇山、巍峨壯觀的大雄寶殿,氣勢恢宏而莊重,建築彩繪工整鮮豔而不流俗。大雄寶殿有著前二後四的圓窗格,圓窗格中鑲有檀香木雕,山水人物雕得栩栩如生,講述著與金山寺有關的歷史人物故事。

梁武帝夢悟 設水陸法會

據《釋門正統》記載,梁武帝蕭衍深夜夢見神僧告知,六道四生,受苦無量,為何不做水陸大齋,以普施群靈受益!梁武帝驚醒後,昭國師寶誌禪師為首,集合寺內僧人早晚披覽三藏十二部經典,經過悠悠三年的歲月結集,終於撰成水陸儀文,隨即在金山寺依儀修設水陸大法會。

據聞梁武帝在三寶座前,對佛批宣:若此水陸儀軌契合聖凡,廣渡有情,願我禮拜後,燈燭竟不點自明,二拜,宮殿發生震動,再拜時,天空飄下綿綿花雨,一切人天歡喜,以應驗水陸儀文的靈感三洲,這是水陸大法會在金山寺的肇始因緣。

全山皆樓梯 需賴腳力好

從大殿後側循著西單拾階梯登山進入夕照閣,閣內保存著七塊乾隆皇帝的御碑,再由夕照閣上行至觀音閣,內有四寶室,陳列著金山寺的鎮山四寶││周鼎、諸葛銅鼓、東坡玉帶和文徵明所繪的金山圖。

文物擺設雖然隔著玻璃,就像穿上歷史的禮服,讓人細細的參解,祖師一段西來意。但是參訪金山寺腳力真得要好,因為這裡無論是往上還是往下走,都是以樓梯在做連接和貫通。

法海戰白蛇 千古離奇案

來到法海洞,看守員看見外有法師來了,立即把收音機的音量也關小了。看守員深怕我不知道箇中源由,指著洞窟內的石雕像說:那位就是法海大師。說法海大師大戰白蛇精,天下無人不曉,白蛇娘娘為了救出丈夫許仙而使盡妖術,請來海中的蝦兵蟹將助陣,濤起江水來圍漫金山,世來莫不被白蛇撼天動地的愛恨所感動。

但是佛門大師被誤解成多管凡間事,似乎沒有人真正去探尋究竟,隨著時間久了,漸漸使得法海大師的受冤成為千古離奇公案。

故事多附會 假久亦成真 

原是「假」的故事,經過世人紛紛的傳說,大家以訛傳訛,時間一久,漸漸也會變成仿佛是「真」的。而「真」相也會慢慢變成「假」的東西,因為知道「真」相的人也不會很多。而在人生的過程中,似乎常常要面對真與假的功課,如何去看清楚因緣的真相,需要一顆般若的禪心。

法海俗姓裴,是唐宣宗遠相裴休之子。他初來金山時,寺廟傾毀,雜草叢生,半山崖有一條白蟒蛇經常出來傷人,百姓不敢上山燒香。法海大師勇敢地與白蟒鬥法,將白蟒趕入江裡。

木造慈壽塔 登高可望遠

後來他立志修復古剎,發心燃指一節供佛立誓,他的大願感動了僧徒和信徒,在大家的護持下,金山寺再得以復興香火。因此法海大師被稱為「開山裴祖」。他圓寂後,弟子們在他坐的石洞裡雕塑這尊石像紀念他。

走出法海洞後,可登上慈壽塔。此塔初建於齊梁,距今已一四○○餘年。金山寺過去曾有雙塔,已廢一塔,現存此塔是清光緒二十六年(一九○○年)重建。塔身雖為木結構,但有七層高,塔內有木製小樓梯可上下,外圍每層均圍以走廊和護欄。體力不錯的遊客都是選擇登高而上,可觀賞金山寺整體的建築布局。

清帝登頂峰 高僧互往來

依循拾級而往北登去,可至金山寺的頂峰「留雲亭」,有著一塔一亭的相映成趣。亭內有康熙帝御筆「江天一覽」石碑,據師傅所瞭解,此石碑的因緣,是清康熙帝於一六八七年秋天登臨金山寺巔峰上,遠望觀其上連接蒼天,下連滔滔長江而波光潾潾,自然景色渾然天成,不假人工,故得皇帝賜名。

還記得在揚州曾經接待過一位書畫家,在大家一起用過餐後,他突然畫興大起,立即備妥紙墨伺候,他做畫的速度有如神助,揮灑自如,我發現畫中有三座小山浮在江上,山上有寺,最後畫家題上:金山焦山平山堂,眾僧遙讀華嚴經……經向畫家暸解,原來在唐宋年代,三個山頭是各據一方,在來來往往的舟揖上,有的是佛教高僧大德、有的是民間文人雅士,大家一起吟詩、做偈、唱誦,眾人靈思湧出猶如長江水,綿延著智慧的東方文化。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