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新竹縣有個多產家庭,太太目前懷了第九胎,在少子化愈來愈惡化之際,新聞的的確吸引人,但報導說父親靠打零工養家,工作不穩定,令人擔心孩子教養問題。
其實,不僅是弱勢的生育教養問題令人憂心,連中產階級也有困擾,民調顯示,有近九成婦女目前不想生,政府雖已將少子化視為國安問題,但至今端不出原味又大塊的牛肉政策,無法讓婦女生得安心,更不能養得放心。
一名生了兩個孩子的女性友人就發愁,工作單位常有懷孕同事請產假,導致辦公室勞逸不均,人人必須加班分攤工作,使她不知如何安置兩個三歲不到的孩子,而政府的托育補助規定四歲以上,請保母又所費不貲,放棄工作更養不起孩子。
國民健康局對必要性的超音波產檢,僅於孕期二十周時,給付一次三百五十元的初階超音波費用,對許多優生學定義的胎兒發育及病變問題,必須要在懷孕後期才能看得出來,卻不給付,孕婦都必須自費檢查。
這些都顯示,政府雖然不遺餘力催生,甚至端出百萬獎金徵求催生口號,有些縣市政府積極推出「助你好孕」等,以津貼補助婦女生育,但都無異是焰火政策,缺乏實質幫助,因而立委與婦女團體在母親節,呼籲政府應思考設置生育風險補償基金、增加國民年金生育給付、營造平價優質托育環境等。
的確,若政府有心催生,不能只有津貼等補助政策,不能讓不友善的職場阻礙婦女生育,更不能讓婦女生了就撒手不管,建議政府應放寬婦女生育相關項目的健保給付,降低孕婦懷孕風險,而口惠而不實的育嬰假已產生民怨,應建構有利婦女與嬰幼兒照護環境,盡速廣設平價的合格嬰幼兒托育場所,這些才是實惠的鼓勵生育政策。
王質(高雄市/上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