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中的操偶師劉秝彤操作手偶雞超人,每次錄影至少要舉高手臂四十分鐘。圖/陳怡儒提供
【本報台北訊】小小朋友最愛的偶像「巧虎」、「Q比」,本尊到底是誰?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學生原以為在可愛童偶裝下的是一群「失業的中年大叔」,拍攝紀錄片後才發現,原來都是學有專精的操偶師。為了靈活操縱人偶,帶給小朋友歡樂,操偶師每天跑步鍛練肺活量與肌耐力,令大學生佩服。
「哆啦A夢,就是哆啦A夢本人啊!」喜歡布偶的四名交大傳科系大四生陳怡儒、賴合新、童于蕙及陳宣,對於遊樂園裡最受小孩歡迎的人偶真面目感到好奇,跑遍「山、六、九」遊樂園詢問,沒想到礙於「行規」,老闆竟堅持「就是卡通人物本人。」四人決心解開秘密,以「偶,像」為題,拍攝畢業紀錄片。
「我覺得我從小就是個演員啦!」片中主角,電視節目操偶師劉秝彤,出身幼保科卻討厭和小孩相處,但擋不住「愛演戲」的細胞,自己揣摩動物角色配音,每天練習跨步跟拍手,讓關節能靈活轉動。
劉秝彤錄影時,長時間把手臂舉得老高操縱手偶,卻不喊苦,飾演的「ㄤ牯」(小雞),拍起翅膀栩栩如生。導演陳怡儒也嘗試操作布偶,才發現,光讓布偶「開口講話」,「手就要抽筋了。」
操偶師分享,一次到醫院扮演「巧虎」陪伴癌末孩童,原本很多天不吃不喝的病童,看到「巧虎」出現在醫院表演,頓時展開笑靨,和「巧虎」一起又笑又跳,「旁邊的人都哭了,躲在人偶裝下的操偶師則強忍淚水,努力帶給小朋友歡笑。」四名大學生也才了解,操偶師的專業和對兒童幻想的意義。
陳怡儒表示,操偶師有很多行規,例如有小朋友在場時,人偶師絕對不能脫下人偶裝,最重要的就是,不能讓小朋友知道,「布偶下有人。」要保留小朋友天真的幻想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