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工時低工資 權益沒保障 勞工是穩定社會、發展經濟重要力量 就業環境崩壞 社會崩解
勞工團體在勞動節發起反貧困遊行,因為台灣勞工「爆肝」換「窮忙」,是「錢少、事多、睡不飽」的貧困一族。

在勞動節前,傳出某日系品牌的化妝品公司,以每天提早兩分鐘下班方式,換算成勞動節補休;更離譜的是,每年收受國家補助的工研院某分處,竟開設教雇主規避勞基法、勞工權益的課程。
今年以來,不斷傳出勞工過勞死或爆重大疾病,但勞委會除了道德勸說企業主,研擬提高罰責、考慮公布企業主名字外,似乎沒有更有力的作法,保障勞工的權益;馬總統拍板定案軍公教加薪百分之三,但無法擴及八百萬勞動大軍,行政院與勞委會只能道德勸說企業幫勞工加薪,至於調漲基本工資,資方團體也反對。
這些還只是近來勞動市場出現的問題,其他像勞健保高薪低報,以非法責任制剝削勞工,建立讓勞工不敢休假的工作環境,想方設法刪減勞工的福利等,使勞動環境充斥血汗,勞工不但高工時低工資,而且缺乏權益保障,難怪會憤怒上街頭抗議。
作家吳祥輝曾經多次在著作中提到一個觀念,他說,台灣今天能享受富足安樂,是靠過去一點一滴累積的資產,但只是在坐吃山空祖產,卻不為未來累積,恐怕當吃光祖產時,就得面對無可避免的大崩壞;我認為很有道理,以最近的醫療體系為例,四大科缺醫潮及護士人力嚴重不足,就是如此。
此外,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在新書《教育應該不一樣》中,也批判台灣近年來大舉發展大學教育,嚴重擠壓技職教育發展;台灣能培養出世界麵包冠軍吳寶春,是因過往技職體系夠強,能讓不愛念書但喜歡實作的孩子,學得一技之長,成為專業藍領,但專業藍領已在教育政策下逐漸崩解,嚴長壽憂心,台灣未來恐怕找不到黑手。
台灣急速惡化的勞動環境,除了產業界的不努力(不思升級、產業外移),資本家與政府不重視勞工權益,還有教育體系的錯誤變革,導致培養出一堆找不到工作的高學歷人力,及因少子化的溺愛教育,許多父母不願讓孩子選擇走自己的路等。
勞工是穩定社會、發展經濟的重要力量,政府須調整國家資源配置照顧勞工,否則一旦就業環境崩壞,血汗勞動成為常態時,遲早有一天各行業都找不到足夠的專業人才,以維持基本運轉,社會將面臨全面性的崩解,到時要挽救就來不及了。
可流(台北市/上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