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小火車被落下樹木側枝砸到翻覆,有人禍之虞,況且十年來發生六次重大事故,引發主管單位是否專業質疑。
森林鐵路駕駛早年由台鐵代訓,後來林務局自訓,林務局專業不是鐵路,能自訓嗎?遑論訓練時間比台鐵短得多;而且雖曾BOT,但失敗收場,老駕駛紛紛退休,經驗斷層嚴重。
因而有委託台鐵營運之議,這應是最佳選擇,但交通部、台鐵都不同意,除了交通部只管理國營鐵路,台鐵累積虧損已逾千億元,而阿里山小火車也虧損,此外,台鐵認為,阿里山小火車安全及服務水準,連台鐵的支線標準都達不到,不敢接手。
鐵路的歸鐵路,才合乎「專業的歸專業」,林務局想把森鐵「送掉」是合理的,虧損不能作為藉口,否則台鐵是否也要停掉幾條路線?交通部和台鐵不敢收,反映了官僚互踢皮球心態。
不過,林務局專業是森林,小火車翻覆禍首是直徑一公尺粗的青剛櫟,林務局沒有責任嗎?嘉義林管處研判,青剛櫟生長情況良好,應是支幹生長過度,重力超過樹幹主體荷重範圍,承受不住才斷裂,為何巡山員沒發現、沒思慮到?
阿里山小火車翻覆凸顯的「人禍」問題是該管的單位不管、外行的單位領導內行,而且負責營運的林務局嘉義林管處,只是農委會的三級單位,小單位扛起國寶級鐵路的重責大任,能不出事嗎?專業的還是交給專業吧!
陳祥順(嘉義市/文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