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獨居群居 老人都需要照護

ROY(台北市/社會工作者) |2011.04.28
1407觀看次
字級

北市老姊妹餓死 凸顯制度疏漏 台灣進入少子高齡化 建立周延照護系統 已迫在眉睫

台北市傳出一起不幸事件,一對近八十歲的姊妹陳屍家中,生前和七十四歲但疑患有失智症的弟弟同住,平常開銷靠退休金與殘障補助金,由弟弟負責採買食物,警方研判,姊妹是因缺乏有人照料進食,營養不良而餓死。

事發後,當地里長表示,曾詢問姊妹是否需要援助,卻被拒絕,台北市社會局則表示,三名長者不在需要照護的列冊獨居老人名單中。

此事件凸顯台灣對老人照護,及對高齡化社會的準備嚴重不足,過去大家總認為,只有膝下無子女(或子女不奉養)的獨居老人,才需要政府單位列冊照護,卻忽略了雖是群居,但也需要被照護或定期訪視。

雖然里長說是姊妹推辭照護需求,但老人照護和幼兒照護,或高風險、低收入戶家庭列冊管理一樣,不是當事人拒絕就可不管,縱然老人不需要日常居家照護,但有必要由社工、警政單位或相關民間團體,定期訪視了解需求,因為就算老人群居,可互相幫助打理生活,但也難免有病痛或意外無人處理,甚至不肖人士趁機詐騙或偷竊。

所以,未來必須將老人群居也視為獨居老人,安排日常家戶照顧工作,針對老年人口的生存狀況進行普查,依年齡、性別、身心與居住狀況、財產與社會階級等背景分類,造冊列管備查,並且設計全面性的訪視或照護系統。

台灣在不久的將來,就進入少子高齡化的高撫養比社會,加上不婚、晚婚或結婚不生的家庭愈來愈多,老人照護再無法像傳統社會由家族負責,而老人照護系統的建構至少需十年,台灣已沒有時間可浪費,由國家建立符合經濟效益,且能真正幫助老人的居家照護醫療系統,已迫在眉睫。

無論是輔導老人轉住養老院、安養院,還是在醫療體系中擘畫安養專區,或開班教導老人學習簡單的居家照護,協助社區老人建立社交網絡守望相助,與由初老(五十五至七十歲)照顧終老人(七十歲以上)的互助系統,由有能力的老人照顧有需要的老人,並由政府或NGO輔導,除了提升效率,也能降低老人照護的社會成本。

而且照護系統完成後,也能讓健保費用有效被使用。如今健保費用花太多在搶救老人,而非安寧照護,是資源錯置與浪費,老人照護系統可扭轉這種錯誤,還能落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有所用與老有所終。

盼望台北市老姊妹不幸事件,能提醒政府盡速建立周延的老人照護系統,避免再發生類似悲劇。

ROY(台北市/社會工作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