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體會一下跟著媽祖信徒遶境的感覺,這次終於成行了。

衡量體力,我可沒跟著走九天八夜的能耐,因此我選擇的方式是和朋友一起,走第三天從西螺到新港的路程。我們先搭車到雲林西螺的一所宮廟,與其他幾位參加全程遶境的朋友會合,傍晚六點再出發。
到了那裡,才發現廟裡處處是人;許多人席地而眠,睡得正香。廟外,有熱鬧的表演活動,也有賣東西的,聲音十分吵雜,但只要是空地,到處都有人搭帳篷或是只鋪睡袋就睡。所有的欄杆,也幾乎都掛滿了晾曬的衣物。
廟旁的巷道,也坐滿了人。有正在裹藥、包紗布的;有的卻是在接受推拿、被整治。受傷的全是跟著媽祖遶境的信徒,負責治療的則是義工,非但醫療免費,藥物與繃帶什麼的也都不用付錢。
六點,我們準時出發。
剛開始走,天色還微微的亮,但愈走就愈暗。大家把背包上隨身帶著的警示器打開,遠遠看去,只見一顆顆紅色的燈光不停地閃爍,煞是有趣。
從西螺往二崙走,再到崙背、元長,一路上,我們經過的多半是鄉間小路,有些地方連路燈都沒有,伴著我們的只有蛙鳴和蟲聲。不過,這一路可一點都不寂寞;前面永遠可以看到閃爍的小紅燈,後面也一定有其他像我們一樣的夜行人。
叉路口,總有許多刻意灑下的「帶路金」,引領我們往正確的方向去。就這樣,我們一個個宮廟去拜訪,直到夜裡十二點多,才在一個廟旁的活動中心停下腳步。
每年都全程參加的林老師告訴我們,在這裡休息到凌晨三點再出發。大家於是各自找了張草蓆鋪在水泥地上躺下。然而,水泥地上實在是太冷,我帶的薄外套也不太管用,加上周遭不時傳來各式的打呼聲與車子抵達的大量音樂聲,淺眠的我因此始終無法入睡。
三點,匆匆盥洗一下就又上路了。這一走,足足又走了六個小時,才終於到達元長鄉媽祖鑾轎要到的廟宇。
雖然是夜裡,路邊依舊有當地信徒們擺設的小桌,放著各式各樣的補給品,各個宮廟裡也都準備了豐盛的食物。天亮後,補給品更多;有人親手炒了花生;有人準備了整車的飲料;還有水果、香濃的豆漿、可口的碗粿、草仔粿、粽子等,各有各的特色。
第一次走這麼長的路,整個人幾乎累癱了,必須靠強大的意志力,才能拒絕不時邀請上車的車輛。可是,看到那些熱情的信眾,聽到路邊不時加油的聲音,又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幫忙,還是十分值得。
不管是不是媽祖的信徒,我覺得,想看看真正的台灣,有機會都該跟著出巡一次,體會一下台灣本土的熱情!(本專欄每周二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