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日本京都值得一遊,而且一年四季不管是春秋或冬,各有不同的美景可賞。圖/趙曉寧
文/趙曉寧
都說日本京都值得一遊,而且一年四季不管是春秋或冬,各有不同的美景可賞。
既然如此,我們當然要去走走,只是朋友們選擇的是七月;一個既無櫻花又無楓葉可看的炎炎夏日,讓我心裡忍不住嘀咕:這麼大熱天,哪會好玩?
去了才知道,京都的夏日雖然也是烈日高照,走在各個古蹟院落,還是有不少陰涼處可以享受拂面的清風、觀賞樹影與花姿。
走在前輩畫家郭雪湖曾經描繪過的「寂境」,我找了許久也找不出他畫的是南禪寺的哪一塊角落,心中於是幻想:夜晚的禪寺一定與遊人如織的白日完全不一樣 ;應該也只有夜晚,才能體會那一分寂境吧!
二条城,是當年德川家康的家園。古色古香的屋宇加上修剪得十分精緻的庭院,讓人感受到幕府將軍的氣勢。而平面的感覺與登高的感覺又不相同;站在高處從上往下看,氣勢更是雄偉。
清水寺,也是遊客必去的地方之一,我們幾個沿途逛得開心,進去店鋪也看得仔細,只有小如很感慨:「以前我來的時候,附近都是藝術家,可以直接欣賞他們怎麼製作『清水燒』,現在怎麼藝術家都不見了,全變成賣店了?」原來,即使是日本這樣注重文化財的國家,藝術一樣抵不過商業。
逛天龍寺,我們在裡面的一塊平台上坐了好久。屋外的豔陽高掛,此地則有舒適的木地板可以坐著欣賞眼前的綠意,真想就此睡上一覺,等太陽下山再離開。
同樣是木製房屋,日本的寺廟又比大陸的寺廟保存得完善許多。看著那些有歷史痕跡的木建築,我忽然想起民初的大建築師梁思成;當初,梁思成建議美國轟炸日本時,務必避開京都與奈良這兩個古都,美國人好奇問他:「日本不是你們的敵人嗎?你為什麼還要幫他們保存古都?」他的回答竟是:「文化財是屬於全人類的,應該要保存。」也幸虧梁思成有這分胸襟,才讓這些文化古蹟得以保全,也讓數十年後的我們有機會得以觀賞。
看一分文化遺產要花錢、欣賞一個美術館的展覽也要門票,連在寺廟裡撞一次鐘也得花錢。不過,到處依舊是川流不息的人,也沒聽到有誰抱怨天氣熱。我猜,到了氣候轉涼,遊人應該會更多吧?我想,選一個楓紅時節,我一定要再來一趟。
(本專欄每周二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