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品藻】李夢陽元宵樂遊

簡文志 |2011.04.22
1101觀看次
字級

李夢陽(1472-1529),名獻吉,字天賜,號空同子,甘肅慶陽人,有《空同集》行世,於明朝弘治正德年間,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王廷相、康海、王九思並稱「前七子」,秉持「真詩乃在民間」的進步詩學主張。民國八年五四運動時,陳獨秀倡議新文化,抨擊明、清十八位古文大家,對象為明代前後七子、清唐宋派與桐城派三祖,怒稱「十八妖魔」,李夢陽即為陳獨秀抨擊的十八妖魔之一。

其〈汴京元夕〉:「中山孺子倚新妝,鄭女燕姬獨擅場。齊唱憲王春樂府,金梁橋外月如霜。」汴京即河南開封,五代時期梁、晉、漢、周與北宋都城。昔漢文帝正月十五剷定諸呂之亂,日後文帝時於十五出宮賞遊,遂定十五為元宵節(元夜、元夕)。漢武帝慎祭太一神,燃燈鋪綵,後人漸於此日製燈競麗,憑添節氛,故亦稱燈節、燈夕。唐代元宵以拔河為娛,宋代尚燈迷與宴游,明代戲獅為樂,清代有冰燈、舞龍、踩高蹺、跑旱船等。台灣元宵節習於拜天官大帝、吃元宵、炸寒單爺、乞龜、乞花、放天燈、射蜂炮、猜燈謎、偷摘蔥菜(嫁好老公之意)等等。

元宵的起源,另說與道教有關,見南宋吳自牧《夢梁錄》:「正月十五元夕節,乃上元天官賜福之辰。」又《歲時雜記》載道教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為中元,十月十五為下元,合稱三元。描寫元宵的千古名詞,當是辛棄疾〈青玉案‧元夕〉:「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暗喻孤賞自矜,不願逐波趨炎,更成為王國維所論人生三境界之極至。

〈汴京元夕〉首二句寫中山地區少男、鄭燕等地少女以伶人身分粉墨豋場。中山為河北定縣,春秋古國,鄭為河南,燕是河北、遼寧,亦春秋古國。後二句寫表演朱有燉的雜劇,表演場地旁金梁橋外夜景清冷幽瑟。憲王,指明太祖朱元璋之孫周憲王朱有燉,曉暢音律。春樂府,是朱氏雜劇,金梁橋,汴梁橋名。元宵節歡鬧激情與月霜的寂寥幽遠成為濃淡、明暗逡筆,頗見意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