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時老師談到「買書」,告訴我們,她家的孩子「課外讀物」一定一本一本的買,絕不買整套或一次買好幾本,換句話說,有興趣的書才買,看完了才能再買第二本;她家的孩子不買玩具,要玩具自己做,因為自己做的玩具,他們才懂得珍惜。我聽了好感動,也感觸很深,讓我憶起小時候「一包餅乾」的往事。
小時候,一般家庭普遍經濟都較拮据,家裡很少有零食可以吃,當時媽媽總是利用爸爸出差時,少煮兩樣菜,將多出來的菜錢買餅乾發給我們每人一包,說也奇怪,平時好幾道菜都不夠吃,有了「餅乾」吃,好像一點都不覺得菜少了,還常常盼著「爸爸什麼時候再出差」。連續好幾年,那珍貴的「餅乾」陪著我們長大,也帶給我們甜蜜的回憶。
然而,我們的下一代,生長在經濟起飛的台灣,幾十年來物資的豐富,已經讓我們遺忘了像媽媽、像老師一樣的智慧。「吃到飽」盛行、「大賣場」林立,不但讓自己失控的吃過多、家裡堆過多,也早已忘了「珍惜資源」是什麼滋味,我們甚至剝奪了小孩享受「珍惜物品的滋味」,從小要什麼給什麼,書成套成套的買,又成套成套的送出去;玩具花再多錢買的也是玩沒多久膩了就丟,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很多孩子「價值觀」早已偏差。
「由簡入奢易,由奢入簡難」,就從家庭教育做起,從小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有道是「再富也要窮孩子」,大概就是這個省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