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映禎台北綜合報導】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與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護學系,共同舉辦「澎湖天后宮建築裝飾藝術調查推廣活動暨古蹟藝術修護教學成果展」,昨天在台南市中正路該中心籌備處展出二十天。
台藝大表示,澎湖天后宮為清代台灣地區重要媽祖廟,之後於西元一九二二年改建,隔年竣工,廟裡的彩繪卻遲至一九二五年才完成,其木雕、石雕、彩繪、泥塑,皆保存早期文化技藝特質。就建築藝術而言,天后宮結合了潮州、泉州、溫州與客家名匠的傑作,和台灣常見的泉州派或漳州派各異其趣。
如今的天后宮已是澎湖最知名的古蹟與觀光景點,相關其建築裝飾藝術調查計畫,目前已經完成階段性成果報告,包括地方誌、廟史、建築裝飾藝術等文獻資料,將以如石雕、木雕、交趾、剪黏、彩繪等各項材料作品的技法、圖稿、攝影等方式展出。
文資保存中心主要是透過這項調查計畫,逐步建制台灣古蹟建築裝飾藝術資料庫,作為建立古蹟修護工作準則與技術規範的重要基礎。
台藝大的古蹟藝術修護學系也加入此次展覽,主任王慶臺表示,該系著重中國傳統技藝傳授,因此也展現學校的教學成果,包括架構材木雕、彩繪、交趾、剪黏四項技藝百件作品展示,展現傳統建築裝飾特色。此外,還展出仿自彰化縣三級古蹟興賢書院木構件教學模型,重點就是要傳達出台灣傳統建築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