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故事】人生交契無老少

羅秀美 |2011.04.18
9542觀看次
字級

「人生交契無老少」,語出杜甫〈徒步歸行〉:「明公壯年值時危,經濟實藉英雄姿。國之社稷今若是,武定禍亂非公誰。鳳翔千官且飽飯,衣馬不復能輕肥。青袍朝士最困者,白頭拾遺徒步歸。人生交契無老少,論交何必先同調。妻子山中哭向天,須公櫪上追風驃。」

杜甫此詩原注提及「贈李特進,自鳳翔赴鄜州,途經邠州作」。李特進即為李嗣業。李嗣業因隨高仙芝平定亂事,賜加「特進」。安史之亂時,安祿山造反,唐肅宗追之至鳳翔,李嗣業被詔見,亦表明其忠毅憂國之情。

當時的杜甫,在潼關失守後,便安家在鄜州,獨自前去投效肅宗。中途曾為安史叛軍所俘,押到長安。後來,他又潛逃至鳳翔行在,擔任左拾遺。由於忠言直諫,上疏為宰相房琯事力挺(房慷慨陳詞但不切實際,與叛軍戰,大敗,肅宗問罪),乃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此詩〈徒步歸行〉,便是杜甫自鳳翔赴鄜州、途經邠州時所作,其中「人生交契無老少,論交何必先同調」更成為名句。

杜甫但見軍事倥傯,有感而發寫下此詩,首四句先敘寫李嗣業的戡亂之才。文中推崇朋友李嗣業的功勳,威震天下;中間四句,則自敘徒步之由。當時,杜甫前往肅宗行在,麻鞋謁帝,只著賤民之青袍而無朝服可穿。當時馬匹大多為軍隊所徵召,做為近侍之臣的杜甫只能徒步前行。

這時,途經李嗣業所在的邠州,欲借馬匹前行;亦有感於家國危難,乃特贈詩予李嗣業這位忘年交,「人生交契無老少,論交何必先同調」,便指出了彼此間友誼之可貴。「無老少」指的是忘年之交,「何必先同調」,指的是不求同調的忘形之交。簡言之,忘年與忘形,使得人與人的交往重在知心,而不在其年紀、身分、地位等世俗條件上的同異。如此方顯友誼之珍貴。

以是,與友交心即可,其他俗事又何需理會?這是杜甫贈李嗣業詩中所傳達的意涵,也啟發了世人,與友相交之道,貴在知心而已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