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慈的故事】24王智鳳 打造大慈樂園好幫手(上)

李如定 |2011.04.13
1332觀看次
字級



蕭碧涼(左)與王智鳳早年協助依來法師打造大慈育幼院,成為孩童成長的樂園。圖/大慈育幼院提供

大慈育成中心主任王智鳳從在大慈育幼院奉獻開始,現在雖不到「五十而知天命」的年紀,卻早已將兒童、青少年福利及生命教育工作奉為己任,固守逾三十年。

十七歲,就讀於普門中學幼保科一年級的王智鳳,不像一般女孩般地活在年少的煩惱或輕狂、徬徨中,而是每天利用課餘時間,到當時只有一路之隔的幼稚園打工。別人午休,她去幼稚園協助孩子們用餐,餐後收拾碗筷、擦桌抹地、打掃廁所;下午放學,總會看到幾個小孩沒回家,還待在園裡玩耍,漸漸地才知道,原來幼稚園的樓上是大慈育幼院,那幾個正是住在裡頭的孩子。從此,當同學在休息玩樂,她也去陪大慈孩子講故事、唱歌、做功課、整理行政資料,直到晚自習時間到了才趕回普中,充分利用時間。

一九八一年夏天,王智鳳參加完高中畢業典禮,就直接從學校宿舍搬進了大慈,正式成為老師。對她而言,「老師」的定義,就是要更用心提升自己的能力,把四十多個孩子照顧得更周到,不僅是關心衣食是否溫飽,更要陪伴孩子的心理健康。

王智鳳高中三年蘊釀出對佛光山的特殊情感,讓她放棄都市裡較高的薪資,願意承擔很多人都避之唯恐不及、二十四小時無休的工作。每天,她盯著孩子們按時起床睡覺、張羅三餐、洗衣縫補、指導功課、為一個挨著一個的幼童沖澡、用手指挖出幼童排不出的硬便,不嫌髒、不嫌臭、不嫌累。任何一個生再多孩子、再盡責的母親,恐怕都不如這個二十歲不到的女孩,像顆轉不停的陀螺,敏捷又有條不紊。

那時,吳素梅老師(也就是後來的依來法師)正好有太多太多的點子想要達成星雲大師的期望,她亟需足夠的人手可以一起來打造孩子成長的樂園,王智鳳以及不久之後加入的蕭碧涼,正好成了鐵三角,在大師和慈容法師等人所奠立的基石上,向藍圖裡的樂園前進。

幾位老師白天忙著照顧孩子們的生活細節,晚上,待孩子們都就寢了,便煮個清粥或沏個茶,坐下來,將當天發生過的事全提出來一一檢討,也規畫明天該做的事,或對一些新的提案做腦力激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